煙臺融媒7月3日訊(記者 楊健 通訊員 牟進鵬)暑期旅游旺季已至,作為鳥類資源大市,觀鳥、拍鳥一直是市民游客親近自然的方式之一。然而,如何在觀賞鳥類的同時,又不對其正常棲息造成干擾?記者昨日從煙臺市林業局了解到,市民應保持合理的觀察距離,減少直接干擾,不干預鳥類的自然行為,尤其要避免“善意”的傷害。
煙臺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負責人介紹,鳥類對人類活動敏感,尤其是繁殖期的親鳥可能因受驚而棄巢,觀鳥時應避免突然移動或發出巨響。持續注視可能讓鳥類產生壓力,影響其正常覓食、休息。繁殖期避免在鳥巢附近喧嘩、使用閃光燈;遷徙期不破壞濕地、林地等停歇地,減少燈光干擾。觀鳥時最好使用望遠鏡,而非湊近鳥巢或棲息地,避免長時間直視或包圍。若發現鳥類出現頻繁起飛、鳴叫、停止進食等應激反應,應及時遠離。同時,應穿著貼近自然環境的衣物,避免鮮艷顏色,不使用鳥鳴播放器引誘鳥類;攝影時不使用長焦鏡頭直射鳥巢,不要擺放食物吸引鳥類或布置“拍攝場景”。
投喂鳥類同樣要避免“好心辦壞事”。人類食物如面包、大米等可能導致鳥類營養失衡、消化不良,甚至依賴人工投喂而喪失野生覓食能力,尤其禁止投喂含鹽、油脂、添加劑的食品。若發現受傷或落單的雛鳥,優先聯系野生動物保護機構,而非私自救助,尤其在鳥類繁殖期,雛鳥身上若沾染人類氣味,可能被親鳥遺棄;移動鳥巢會導致親鳥無法定位幼鳥。濕地、池塘是水鳥覓食的關鍵區域,游客在濱海、濕地、山地等“打卡點”,要注意保護鳥類棲息地,減少環境破壞,樹木、草叢是鳥類筑巢、藏身的重要場所,不得私自砍伐樹木、填堵池塘,不在植被密集處隨意搭建設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