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3日報道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6月29日刊發文章,題為《戰斗機和防空系統是歐洲重新武裝的優先事項》,作者是恩里克·塞爾韋托。文章摘編如下:
加速重整軍備的進程已然開始。歐洲理事會最新決定,要求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制定路線圖,以使所有國家提升軍事能力現代化水平。歐盟將通過高達1500億歐元的軟貸款機制提供部分資金,還期望各國政府能調動另外6500億歐元資金。歐洲各國將全速更新其軍備,以構建一個能夠威懾俄羅斯的防御體系。
歐洲人的選擇將決定所有這些資金的流向。歐盟機構希望這項投資也能用于發展自身的軍事工業,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毫不掩飾其銷售美國制造裝備的野心——這不僅是出于經濟原因。
歐洲領導人根據烏克蘭沖突的經驗確定了需求全景圖,這場戰爭正在基于幾十年前本無足輕重的要素進行。例如,研發自主的防空系統技術。這些系統不僅必須能夠應對敵機,更重要的是要能應對遠程導彈和無人機。
為獲得歐盟委員會的資金,采購必須至少涉及兩個歐盟國家或其最密切的盟友(挪威、冰島或瑞士),甚至在此情況下可以考慮烏克蘭,它可能成為這些采購的目的地。然而,除此之外,還要求至少65%的組件在歐盟生產,也就是說,采購的裝備最多只能有35%的非歐洲組件。
這一要求的好處是可以同時加強歐洲經濟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并鼓勵各國軍隊之間武器的互操作性。然而,其弊端在于沒有考慮到緊迫性,這限制了選擇范圍,僅限于現有產品。美國擁有“愛國者”系統,其有效性已在多種場景中得到驗證,并且被多個歐洲國家使用。法國和意大利開發了SAMP-T型防空系統,而德國和波蘭正在使用“箭”-3導彈防御系統,同時他們等待歐洲天空之盾倡議的開發,該計劃將沿歐盟整個東部邊界構建屏障。
歐洲國家的軍火庫還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蘇聯時期不同口徑的武器,另一部分是使用西方技術的武器。烏克蘭沖突帶來的少數好處之一是,它消耗了東歐國家軍火庫中儲存的和蘇聯時期留下的物資、設備和彈藥。因此現在這些國家幾乎可以從零開始,躍升至完全與北約兼容的現代化裝備,這使它們成為大西洋兩岸整個軍事工業最青睞的客戶。
法國很可能是最極力主張共同體資金僅限于采購歐洲裝備的國家,因為其工業有能力制造某些裝備,包括在國際市場取得一定成功的“陣風”戰斗機,盡管采購國需等待才能收到貨。然而,那些最急于加強和現代化其軍備的國家希望購買現成的、有保障的裝備。
在航空領域,由西班牙、德國、意大利和英國聯合制造的“臺風”戰斗機,除在北約內部產生非常重要的協同效應外,很可能還是歐洲乃至世界最優秀的飛機之一。然而,它也是最昂貴的戰機之一,而且由于四個制造國對潛在買家的交叉否決,其國際市場營銷受到了限制。
鑒于這種情況,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未來作戰航空系統的研發,該系統可能成為歐洲國家的標準,但至今甚至連投產日期都未確定。與此同時,許多國家的政府已在戰爭緊急狀態下向烏克蘭派遣了戰斗轟炸機,且在當前局勢下他們已決定不再等待,決定購買具有隱身能力的新型美國F-35戰斗機。
無論如何,顯而易見的是,盡管圍繞北約軍費占國內生產總值5%的目標存在爭議,歐洲正以巨人的步伐邁向其重整軍備之路。(編譯/韓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