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以后恐怕拆遷致富更難了。
二線城中村的@張羽說,兩年前就聽說家里的老房要拆遷,可等來等去,等來的卻是不拆了,估計這個確定消息以后,再過十年也不一定有機會拆了…
關于拆遷的事,如今大家越來越關注了,只是誰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拆,究竟還拆不拆?
你可能不知道,早在幾年前,住建部就已經明確,2025年不可能全面拆遷,曾經有計劃要拆的那么下去,如今也改變方式,尤其是那些達到了20年的老舊小區,絕大多數都將采取“舊改”解決。
其實,不拆也難怪,政府沒那么多預算,如果要拆的話,光征地補償就要花費一大筆天量資金,
但這兩年的情況,大家有目共睹,土地收入銳減,上上下下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如果當初買老小區的房子,目的就是博拆遷的話,起碼最近幾年,要死了這份心,拆遷致富別指望了
2025年房地產領域基建目標,主要有三件大事
第一,建設保障房
像這種房子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國家出錢建房給到需要房的人住,比如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等,
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刺激基建行業的消費,同時又能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難題,
第二:城中村改造
一講到城中村改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廣州的獵德村,當年村里面一拆遷,可是有不少人因此過上了億萬富豪的生活。
很多人靠老房子實現了發家致富,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每月也不用干活,只要靠月租都能實現大幾十萬收入。
但是從現在的趨勢來看,這種拆遷支付的路以后都行不通了,現在的城中村改造,已經不再玩大拆大建了。
很多地方都是采取“微改造”,比如深圳的桔子坑村,采取的不是一刀切直接拆遷,而是重新改造空間場所,新建優質設備設施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同樣能改造居民的居住品質,增加更多休閑活動空間。
第三:“平急兩用"基建公共設施
關于“平急兩用"基建公共設施,最典型的怕是疫情期間的一些大型體育廣場之類的,就充分發揮了應急作用。
比如廣州的琶洲會展中心,當年就秒變成方艙,一時間,“中國速度”響徹全球。而且緊急情況一過,這些場所又可以繼續發揮商業價值。
以后的建筑就需要達到這種作用,關鍵時候可以當成避難所,平時的時候又可以發揮商業價值。
比如杭州西站的設計,就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點贊,候車廳地磚只要一掀開就能變成排水溝,整個場地里,只要座椅拆了,就能變成臨時的病床。
可以這么說,只要發生突發情況,整個車站就可以秒變成諾亞方舟。
那些樓齡已經達到了20年的老房子,以后該怎么辦?
現在的措施幾乎較統一,就是:舊改
按照現行的情況來看,80%統一就改,剩下20%還有拆遷的機會,而舊改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基礎類改造,主要是通過修繕外立面解決墻體滲水等問題來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
第二,完善類改造,說白了就是加裝電梯,增加停車位等方式來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改善生活需求
第三,提升類改造,就是通過建設托育中心,養老院,衛生服務站等服務設施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至于剩下的20%已經達到危房標準的老房子,比如經過鑒定達到了D級危房,那么自然是能拆盡拆。
比如有些城中村老房子主體結構已經出現嚴重的損壞,墻體裂縫地基下沉,這棟房子已經再住人了,拆遷是遲早的事。
至于安置方式,現在,全國各地主流安置方式就是——房票安置,說的簡單點,就是先對房子進行評估,然后居民拿到房票就去指定的區域買房,從此一勞永逸,不再擔憂居住安全問題。
文末結語:
從今以后,拆遷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最多還有20%的老房子還將迎來拆遷機會,而且像過去那樣拆遷致富的機會也很渺茫了。
而且從政策方面來看,上面是鐵了心不可能大拆大建,舊改將成為老房子的主要處理方式。
所以現在買老房子,可千萬不要賭拆遷,否則很容易陷入虧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