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之間的免簽政策,使兩國的旅行者大量地涌入對方。在俄國,幾乎所有城市,中餐館正如火如荼,遍地開花。許多無法去其他地方的青年人,帶著一個淘金夢,冒著“戰(zhàn)火”,來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去開啟自己的人生探索。
在伊爾庫茨克這樣的邊遠地區(qū),幾乎感受不到戰(zhàn)爭帶來的影響。但從電線桿上的征兵廣告,可以看出冰原的緊張。有朋友講,一些學校已從初中就開始了注冊訓練。以預備隨時隨地。
莫斯科的中國主題公園,雕梁畫棟小橋流水,還有一尊孔夫子塑像。莫斯科大學的青年學生,非常喜歡在這兒用中文演講。有一些結婚的戀人,還跑到這兒來拍婚紗照。
現(xiàn)在莫斯科的許多高校,都開設了中文的語言課程?!霸S多年輕人想去中國留學,”“中國有很多的機會,”“它太酷了,而且發(fā)展得很快?!?/p>
在一些大學,中文課程都出現(xiàn)了超額報名的現(xiàn)象,普通話不僅是語言大學的常設課程,也進入了工科院校的課堂。據(jù)一家知名招聘網(wǎng)站稱,近年來要求掌握中文的職位空缺大幅增加。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中國已經(jīng)成為俄羅斯人向往的時尚潮流。而俄烏戰(zhàn)爭之前,青年人追逐的夢想是西方?,F(xiàn)在歐洲的制裁,迫使他們另尋出路。
莫斯科的博物館和表演中心,都在爭相舉辦中國的展覽和演出。
不止是文化,而是大量的中國產(chǎn)品,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勢,涌入俄羅斯。這些物資,填補了因西方制裁而無法購買的消費品空缺。
莫斯科的一家旅游紀念品商店,擺放著領導人的像。中國文化的書籍,在書店里也擺在顯眼位置。
今年1月下旬,莫斯科市政廳裝飾了市中心以慶祝春節(jié),在步行街上掛滿了紅燈籠,并在紅場旁邊安裝了一只擁抱圣誕樹的大熊貓。莫斯科地鐵,路線圖翻譯成了中文。
甚至中文保姆也日益短缺,其上流社會的需求,導致這一職位月薪達到5000美元。雖然目前說英語的保姆仍然最受歡迎的,但說漢語的保姆已經(jīng)取代了說法語的保姆,排在第二位。
最顯著的商品,還是汽車。Autostat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制造的汽車大量涌入俄羅斯市場,僅去年一年就售出逾90萬輛。相比之下,2021年約為11.5萬輛?,F(xiàn)在,中國品牌汽車到處可見。
俄羅斯雜志編輯亞歷山大·格列克說,年輕人對中國的看法存在代際差異。他說,自己14歲以上的孩子,仍然更傾向于西方文化。但更年輕的孩子對西方文化知之甚少,他們迷戀亞洲。
“他們看不到任何美國制造的東西,”“他們周圍的一切都是中國制造。”
也有俄羅斯人則持懷疑,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場暫時的“利益聯(lián)姻”。
中國語言和文化專家尤利婭·庫茲涅佐娃認為,“一旦與西方的關系改善,中國熱就會消退。在內心深處,什么都沒有改變,”
庫茲涅佐娃說,對俄羅斯人來說,中國“是一種異質文化”?!拔覀冋嬲H近的只能是歐洲,因為畢竟我們有著相似甚至幾乎相同的文化?!?/p>
有時候,政治家會改變世界。但從長期看,人類的文明進程不會倒退。只是,民眾的醒來總是緩慢而滯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