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距離特朗普設下的“對等關稅”緩沖期結束只剩下最后8天。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國家——印尼。
它做出了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主動向美國提出共同開發關鍵礦產項目。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項目涉及的不僅僅是鎳,還有稀土。
曾經由中國一手扶持起來的印尼,如今卻轉身將“成果”拱手獻給特朗普,簡直是“吃飯砸鍋”,讓人憤怒之余,也不得不重新審視當前的國際格局。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商業合作,而是一場地緣政治的博弈,是一場礦產資源爭奪戰背后的刀光劍影。
印尼的這一舉動,不僅是在全球貿易緊張氣氛下“火上澆油”,更是在中美角力的十字路口,選擇了一個令人為之寒心的方向。
6月30日,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對外宣布,印尼已主動向美國提出,希望與美方在稀土等關鍵礦產領域展開合作。
這個消息如一顆深水炸彈,震動了整個亞洲市場,也讓不少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憤憤不平。要知道,中國對印尼的支持并非口頭承諾,而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在幾天前,印尼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中心剛剛正式啟用,而這個項目正是由中國企業牽頭,總投資高達59億美元,印尼總統普拉博沃還親自出席了儀式。
尚未擦干合作的“余溫”,印尼就急不可待地投向特朗普的懷抱,這種“過橋抽板”的行為,怎能不讓人寒心?印尼的底氣來自哪里?恐怕還得從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說起。
今年4月初,特朗普高調宣布,美國將在90天內要求所有貿易伙伴就關稅問題重新談判,否則將面臨高額懲罰性關稅。這一政策雷聲大,雨點更大,震懾力極強。
眼看7月9日的最后期限逼近,各國紛紛尋找出路。印尼也不例外。面對美國可能征收的高達32%的關稅,印尼迅速做出反應,不惜主動“送禮”,希望以資源換取豁免。
印尼的算盤打得精明,但卻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這些關鍵礦產,尤其是稀土與鎳,并非它獨自掌控。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掌握著全球75%以上的精煉鎳產能,同時在稀土資源的提取與加工方面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
印尼雖然擁有豐富的礦產儲量——鎳儲量超過500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近五分之一——但在冶煉和精煉環節幾乎一片空白。
換句話說,印尼坐在金山上,卻連“金鋤頭”都沒有,而這把“鋤頭”,正是中國一點一滴幫它打造出來的。
過去幾年,中國為印尼的冶煉產業輸送了大量技術、設備和人才,幫助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印尼如今的鎳出口能力,幾乎可以說是中國“扶上馬、送一程”的成果。
現在,印尼卻想將這份成果拿去“換取”美國的善意,這不僅是對中國的不公,更是對全球資源秩序的破壞。特朗普的算盤也不難理解。
隨著中國對關鍵礦產加強出口管制,美國本土的工業鏈條開始頻繁“斷供”,尤其是在航空、軍工、新能源等高精尖領域,缺鎳、缺稀土的問題愈發突出。
特朗普急需找到一個新的“后花園”,而印尼正好迎合了這一需求。美國國內對于中國資源依賴的擔憂日益加劇,推動本土供應鏈建設呼聲高漲。
印尼的這份“投名狀”,無疑成了特朗普政策的“及時雨”。然而,印尼的這一舉動,顯然低估了中方的戰略定力與反制能力。
7月1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對包括印尼、歐盟、英國、韓國在內的30個國家進口的不銹鋼產品征收為期五年的反傾銷關稅。其中,印尼企業的稅率為20.2%。
這并非突發之舉,而是中方早已預警的“后手”。早在數周前,商務部就明確表示,如若他國試圖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討好美國,中方將堅決反制,絕不手軟。
這份公告的分量不容小覷。不僅是對印尼的警告,更是對所有“動搖者”的警鐘。歐盟、韓國也未能幸免,尤其是韓國的某些企業被征收高達103.1%的反傾銷稅,幾乎等同于“封殺”。
印尼如今被列入制裁名單,顯然不是偶然,而是其“拆臺”行為的直接后果。印尼高層可能以為,向特朗普示好,就能換來免稅的“特權”。
他們顯然不了解特朗普的性格。他一向“欺軟怕硬”,越是示弱,越是得寸進尺。日本就是前車之鑒。
特朗普以“市場不公平”為由,威脅對日本汽車加征25%的關稅,盡管日本多次表示愿意談判,但仍未能換來任何實質性讓步。
日方代表石破茂甚至公開表示,不會犧牲農業來換取汽車產業的妥協,最終導致其所在政黨在大選中慘敗,席位連半數都未保住。
印尼如今的舉動,正是重蹈日本的覆轍。面對特朗普32%的高壓關稅,印尼并未選擇強硬回擊,而是選擇了討好與妥協。
高層甚至暗示愿意增加對美進口、放寬部分商品的進口政策,還承諾要“優化投資環境”,可謂低聲下氣。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尼作為一個即將加入金磚國家的小國,本應在中立中謀求發展。金磚機制本就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公平的發展平臺。
印尼如果在金磚內部加強協作,借助中國的技術與資本,本可以在國際礦產市場占據有力位置。可惜,它錯選了方向,幻想可以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玩“平衡術”。
這種“兩面下注”的戰略,早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曾試圖在中美之間“吃兩頭”,結果卻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既無法真正融入西方體系,又損害了與東方國家的信任,最終陷入孤立的雙輸局面。
印尼若繼續走這條路,只會重演印度的悲劇。更嚴重的是,它的行為還可能破壞全球反對美霸權的統一戰線。
當前,眾多國家已經逐漸形成“不向美屈服”的共識,如果印尼帶頭“投降”,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讓其他國家也動搖立場,從而削弱全球的反抗力量,反而讓特朗普的“囚徒困境”戰略得逞。
中方對戰略資源的管理已非常克制。盡管控制出口,但對于合規申請和民用用途仍保持開放態度。近期已有部分企業獲得了出口許可。
中國并非要“卡脖子”,而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全球供應鏈安全以及國際貿易公平。印尼若一意孤行,試圖破壞這一平衡,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長遠來看,印尼的這一決定不僅不會換來美國的“真心”,反而會失去一個最值得信賴的發展伙伴。中國在印尼的投資,早已超越了經濟意義,成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的象征。
如今印尼卻選擇在關鍵時刻“拆臺”,實屬短視之舉。最后8天,時間緊迫。印尼若不能及時懸崖勒馬,特朗普不僅不會“手下留情”,反而會提出更多無理要求。
中方的反制也將更加堅決。印尼必須明白,在中美對抗的這盤棋局中,它不是棋手,更不是裁判,而只是一個被牽動的小卒。
若想真正掌握命運,唯有守住底線,堅定立場,與中國攜手共進。歷史已經證明,站在中國一邊,是多數發展中國家實現振興的正確路徑。
那些為了眼前利益而背棄合作的國家,最終往往只能自食其果,走向孤立。
信息來源:
[1]港媒:在中國果斷反制美國時,歐洲卻空喊口號并放棄實質利益 觀察者網
[2]商務部:對原產于歐盟等地的進口不銹鋼鋼坯等繼續征收反傾銷稅 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