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大劇院
走進紀念館,聆聽珍貴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觀看紅色文化演出,沉浸式感受曾經的烽火歲月……“七一”和暑期到來,江西紅色旅游不斷升溫,南昌、井岡山、瑞金、于都等知名紅色旅游地迎來一波旅游高峰。
“最近,福建一個超千人的紅色研學團剛剛到于都。”7月2日,江西省于都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向支點財經記者介紹,隨著于都長征出發地IP的品牌效應凸顯,咨詢紅色研學的電話明顯多起來。近三個月,于都超500人的紅色研學團達到28個,其中人數最多的團來自深圳,共1700人。為此,于都還開發了“長征好少年星火π計劃菁英訓練營”等紅色文旅產品,受到市場歡迎。
紅色,是江西革命老區的底色。
這里不僅擁有“四大搖籃”——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搖籃(南昌)、共和國搖籃(瑞金)和中國工人運動搖籃(安源),還有“一座豐碑”(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和“一個出發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目前江西省共有2個5A級、22個4A級紅色旅游景區,11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長征歷史步道、紅軍小鎮等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已成為紅色培訓、紅色研學、紅色旅游的熱門打卡地。一批“天花板”級別的紅色演出,如《長征第一渡》《長征組歌》成為江西紅色文旅火熱出圈的流量密碼。
從南昌城頭的槍聲到井岡山上的星火,再到紅都瑞金的曙光,江西獨特的紅色文旅資源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的金字招牌。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支點》雜志社與湖北省社科院聯合調研組參觀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擴大會議暨葉劍英住地舊址(支點財經記者 陳勇 攝)
一部紅色史詩劇帶火一座城
“你見過他們嗎?見過,還是沒見過?你等過他們嗎?等過,還是沒等過?”
舞臺上,一位老嫗手提馬燈,蹣跚而來,發出滄桑數問。
她仰頭端詳著一組高大的浮雕,燈光映照下,紅軍戰士堅毅的臉龐漸漸浮現,時光仿佛倒流,多年前的記憶在她眼前重現。燈光漸暗,炮火聲從遠處傳來……
這是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長征大劇院上演的一場舞臺劇,名為《長征第一渡》,講述了紅軍戰士從江西省于都縣集結出發,以血肉之軀鑄就精神豐碑的動人故事,再現了苦難輝煌的長征歲月。
《長征第一渡》由贛州旅游投資集團和于都縣人民政府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線公司、贛州雩都河文化演藝發展有限公司運營。
江西文演演出院線公司母公司江西省文演集團藝術總監林翰向支點財經記者介紹,《長征第一渡》是中國首部大型紅色文旅史詩,該劇以“長征精神”為核心,展現中央紅軍從于都集結出發的壯烈歷程,通過“八萬六千個告別”“九死一生的承諾”等六大篇章,展現贛南老區軍民魚水情與波瀾壯闊的長征歷史。
為打造高水準紅色文旅標桿項目,公司邀請了國家級主創團隊,集結“梅花獎”得主和國家話劇院精英演員團隊。公司還創新舞臺設計,引進全國唯一一個360°可翻可轉的機械液壓舞臺,實現雪山75°斜坡、強渡大渡橋800噸水幕傾瀉等場景,營造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
“看完《長征第一渡》有點后悔,后悔的是,我之前一直對紅色文旅有刻板印象。”“不管是劇情主線,還是舞美效果,整場演出都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江西的文旅產品開發有水平!”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給出超高評價。
一子落,滿盤活。大IP大爆品讓于都紅色文旅產業煥發生機,《長征第一渡》自2023年3月首演以來,已演出近500場,接待觀眾近25萬人次。
實際上,在于都,與長征有關的紅色元素隨處可見,紅軍、長征、集結、渡江、勝利五座大橋橫臥在于都河上,氣勢如虹;大橋不遠處,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巍然屹立;在刻有“長征渡口”四個大字的巨石旁,幾只小渡船無聲停泊。91年前,8.6萬余名中央紅軍戰士正是從這里集結出發,踏出萬里長征第一步。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講解員謝雯向支點財經記者介紹,現在,每天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通過場館里可視、可聽、可感的沉浸式體驗,游客們可以更深刻感悟紅色革命歷史。
在長征大劇院常態化演出帶動下,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園、紅軍小鎮、蘭花小鎮等旅游資源形成聯動,組合成多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通過“白天研學+夜間觀劇”全時段消費鏈,于都文旅產業從“一日游”升級為“過夜游”,于都景區、商場、住宿、餐飲、紀念品等產業鏈得到了全面發展,實現“一部劇串聯文旅多業態”的消費閉環。
2023年,于都縣接待游客1532.3萬人次,同比增長20.8%;旅游綜合收入142.81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紅色旅游接待總人數995.86萬人次,同比增長23.7%;紅色旅游收入達84.2億元,同比增長27.5%。
長征渡口
紅色文旅串珠成鏈,“引客入贛”漸入佳境
于都“紅色游”爆火是贛南老區紅色文旅熱的縮影。
如今,贛南大地上,瑞金、興國、寧都、石城、尋烏、會昌等地已經“串珠成鏈”,成為粵港澳、閩南地區等游客的重要紅色旅游目的地,“贛南紅色旅游走廊”初步形成。
贛州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向支點財經記者介紹,贛州市內,瑞金紅井遺址已成為紅色旅游“爆款”產品,長征歷史步道于都、瑞金示范段已成為紅色研學、紅色旅游的熱門打卡地,一批重點展示園和以長征步道為串聯的展示帶基本建成。截至目前,贛州擁有紅色旅游A級景區14個,其中國家5A級景區1個,國家4A級景區8個,國家3A級景區5個。
贛州深挖革命老區精神富礦,積極探索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新路徑,引進華強方特等知名企業,推出贛州方特東方欲曉、興國紅興谷等產品,其中方特東方欲曉作為國內首個紅色文化高科技主題樂園,打造了“致遠 致遠”“突圍”“鐵道游擊”等沉浸式體驗項目,自開業以來總接待人次400余萬,總營收超5億元。2024年7月1日,情景音舞史詩《長征組歌》在贛州首演,進一步填補了贛州市中心城區紅色演藝市場空白。
數據顯示,2023年,贛州市紅色旅游總人次4193.89萬人次,同比增長27.15%,實現紅色旅游總收入443.73億元,同比增長22.63%。
距離贛州330公里以外,隨著“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南昌市的紅色旅游勢頭正盛。
“您現在所看到的這組雕塑名為‘石破天驚’,崩裂的石塊中,一只強勁有力的大手破石而出,手指緊扣扳機,將手中的步槍高高擎起……”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內,講解員正向游客娓娓講述南昌起義的歷史背景。紀念館里人頭攢動,人們或通過數字技術沉浸體驗南昌起義過程,或仔細端詳泛黃的歷史照片與珍貴文物。
“這個館每天接待游客一萬多人,節假日差不多有2萬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講解員介紹,該館已成為英雄城南昌的網紅打卡地。
漫步南昌街頭,該地有許多以“八一”命名的景點,如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館、八一公園等。有網友曬出八一紅色旅游路線安排:先去八一廣場看升旗,升旗結束后與江西美術館巨型紅色五角星合影,接著再前往不遠處的八一起義紀念館,參觀結束后,順便打卡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據統計,江西省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960處、可移動革命文物4.3萬余件(套),革命文物數量及其價值在全國均處于領先位置。
“江西擁有井岡山、瑞金、南昌等具有全國乃至世界級影響力的核心紅色地標,形成了密集度高、主題鮮明、價值連城的資源矩陣,通過沉浸式業態創新、情景體驗與研學深度相融,讓游客深度參與、寓教于游。”湖北省社科院中部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戎認為,通過“紅色+”融合拓展,江西紅色文旅延伸產業鏈條,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之一。未來可整合資源,持續打響“四大搖籃”“長征集結出發地”等紅色旅游品牌,形成規模效應和聯動優勢。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打造更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文化IP矩陣
紅色資源優勢如何轉為紅色文旅產業勝勢?江西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向支點財經記者介紹,江西重點打造“紅色精品工程”,推出贛州瑞金市“浴血瑞金”、吉安市永新縣三灣改編等一大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舉辦大型紅色旅游活動,如第14屆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首屆“江西風景獨好”云端推介會紅色旅游專場等。打造紅色旅游示范案例,井岡山市入選文旅部首批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
《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3)》顯示,目前全國紅色旅游接待人數已突破20億人次,紅色旅游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元。其中,18歲以下紅色文化出游人次占比16%,18-35歲游客占比50%,客群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紅色旅游正以其獨特的形式和豐富的歷史內涵為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此背景下,《江西省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2024-2028年)》正式出爐,意在夯實全國紅色旅游首選地的地位,推動江西紅色旅游從“強資源”到“強品牌”、從“強參觀”到“強體驗”、從“強景區”到“強目的地”的轉變,讓“江西紅色旅游正青春”煥發出勃勃生機。
多位紅色文旅專家表示,在進一步產業化發展方面,江西仍有提升空間。
湖北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彭琪認為,江西紅色文化存在三點提升空間:一是江西部分景區仍以靜態展陳為主,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場景開發有待加強;二是部分項目對政府補貼依賴度較高,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與產業鏈延伸能力亟待提升;三是跨區域資源統籌與聯動開發深度不足,尚未形成協同增效的規模化效應。
她建議,江西要進一步完善“紅色+”產業鏈條,深入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健全紅色資源協同治理機制,構建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文化IP矩陣。
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肖剛建議,江西要在品牌影響力上,構建“紅色博覽會”“紅色推廣聯盟”“四大搖籃”“紅色故都”“長征起點”等特色品牌,形成全國性節慶活動矩陣,鞏固紅色旅游首選地的地位;在市場拓展上,可通過沉浸式劇場、數字藏品等創新產品吸引Z世代,推動年輕化轉型;在產業鏈升級上,構建“紅色+科技”雙向賦能格局,以實景演藝、數字體驗等新業態延伸產業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湖北也有“紅色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如何借鑒江西經驗,形成紅色文化產業協同效應?
“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產業化發展上,江西有三個方面值得湖北借鑒。”湖北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盛婷介紹:首先是體制機制創新。江西贛州設立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并設置每年1000萬元革命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湖北可參考成立紅色基因傳承中心,強化專項資金投入和跨部門協作。
其次是資源活化利用。《長征第一渡》作為中國首部大型紅色文旅史詩,帶動于都縣從“過境游”轉向“過夜游”。湖北可借鑒打造紅安“將軍縣”IP,形成湖北紅色文化特色品牌。
湖北還要加強區域協作發展。江西在積極對接深圳、廣州、香港等客源地旅行商,精準引流核心客群。湖北也可聯合豫皖共建大別山紅色走廊,深入挖掘武漢及長三角等地客源。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