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俄軍在烏東方向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集結11萬之眾,一股腦兒壓向前線。不同于以往的推進,這一次,俄軍沒有留下絲毫余地。無人機先行,一輪接一輪轟炸精準落點,掩體被撕開、陣地被抹平。這不是清除障礙,而是奔著一個目標:一個不留。
打到這份上,已經不是講不講規矩的問題了,是徹底撕下面皮的你死我活。有視頻傳出,烏軍陣地遭到猛烈轟炸后,大量士兵已重傷倒地,按國際戰法,這應屬非戰斗狀態,是要作為戰俘收押的。可俄軍隨后不緊不慢進入清場,手雷繼續扔,傷兵也不放過,近距離補槍毫不猶豫,一個活口沒留。
烏克蘭媒體開始怒斥俄羅斯“反人類”,西方政客站臺喊話要徹查“戰爭罪行”。可社交平臺上一句評論道破了真相:“你把戰爭打成了交易,還妄想人道?扯淡。”俄軍為何突然下此狠手?有知情者分析,談判已三次無果,俄方想用血壓出政治結果;還有一層意思,俄軍認為烏東陣地多由西方“志愿兵”與雇傭兵控制,早非純粹烏軍,直接清理省得日后再養虎為患。
俄軍自知此舉爭議巨大,卻依舊強行推進,原因不難猜——烏克蘭戰場已無退路。俄方當前的策略,已從“拿地盤”轉為“清戰線”。一個個碉堡不只是防御陣地,更是西方勢力的坐標點。俄軍眼下不打講究,打的就是效率。至于人道、俘虜、國際輿論,那是勝利之后的事。
有網友說得辛辣:“烏軍在前線是兵,在后方是牌,西方打得是牌局,俄打的是命。”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不是烏克蘭一個國家的事,而是大國角力的縮影。俄軍這回不留活口,也許是絕望一擊,也可能是戰略轉折。別說什么戰爭規則,炮火一響,所有協議不過是廢紙。讓人啞口無言的,是這一切竟變得“可以理解”。
回過頭看,當初不少西方軍政高層還高調宣布“支援到最后一兵一卒”。現在看來,他們兌現承諾的方式,是讓“最后一兵”在前線連俘虜都做不成。這才是真正的諷刺。至于俄軍該不該這么干,是非對錯自然有人評說,但現實就是這么冷酷:在炮火面前,慈悲不值錢,手軟會送命。
戰爭的底線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刻在尸體上的。這一次,俄軍用行動宣告,它已不再留情。是否合理?是否正義?也許都沒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這種打法已經成了常態,而非偶發。
現在的烏克蘭士兵,也許最怕的不是死,而是想投降卻無門。正如網友所說:“這仗要么勝,要么亡,沒第三條路可選。”如果連做俘虜都不被允許,那這場戰爭離真正的決戰恐怕就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