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二季度實際交付量比預期下限還少1.5萬輛,所謂“訂單持續涌入”的場面話,在資本市場眼里已淪為皇帝的新衣。
理想汽車近日公布的交付數據,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汽車行業激起層層漣漪。2025 年 6 月,理想交付新車 36279 輛,同比下降 24%,環比下降 11.2%,第二季度累計交付 11.1 萬輛。這一成績不僅終結了理想連續 14 個月的同比增長態勢,還創下自 2024 年 3 月以來的單月交付量新低。更讓人意外的是,理想汽車將 2025 年第二季度交付量展望從 12.3 萬至 12.8 萬輛,下調至約 10.8 萬輛。曾經在新勢力中一路高歌猛進的理想,如今似乎遭遇了逆風。
從市場份額來看,理想在高端市場的優勢正受到侵蝕。在 30 萬元以上新能源 SUV 細分市場,理想 L7/L8/L9 三款主力車型的合計市占率,從 2024 年同期的 32% 下滑至 26%,問界 M9、騰勢(參數丨圖片) N9 等競品強勢分流了理想的潛在客戶。曾經被理想視為 “基本盤” 的增程式電動車型,如今也面臨增長瓶頸。
曾經撐起理想銷量半邊天的增程式電動技術,如今為何賣不動了?從技術角度看,增程式本質上是一種過渡方案。它雖然解決了用戶的里程焦慮,但相比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其技術復雜度高,成本降不下來,導致車輛價格缺乏競爭力。以理想 L 系列為例,消費者花同樣的錢,能買到配置更豐富、性能更強勁的純電或插混車型。從市場競爭來看,隨著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全面發力,以及特斯拉等新勢力不斷下探價格,增程式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理想曾經憑借 “奶爸車” 的獨特定位和優秀的用戶體驗脫穎而出,但如今市場上類似的產品層出不窮,理想的差異化優勢不再明顯。
面對增程式的頹勢,理想將希望寄托在了純電產品上。7 月,理想首款純電 SUV i8 即將發布,9 月還將推出理想 i6。這兩款車被理想視為沖擊銷量新高的 “秘密武器”。理想 i8 定位大六座純電 SUV,預售價 35-40 萬元,理想 i6 定位大五座純電 SUV,預售價 25-30 萬元。從產品力來看,理想 i8 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綜合功率達 400kW,零百加速僅需 3.8 秒,最高車速 200km/h。其還配備了空氣懸架,支持 ±50mm 高度調節,提供了優秀的操控性和舒適性。在續航和補能方面,理想 i8 提供 90.1kWh(CLTC 670km)與 97.8kWh(720km)兩種麒麟電池選擇,并支持最高 500kW 快充功率,充電 10 分鐘可補能 500km(CLTC)。智駕方面,理想 i8 標配車頂新一代 ATL 激光雷達(探測距離 280 米)、12 顆攝像頭、5 顆毫米波雷達以及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實現了 “準 L3” 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
理想 i8 在紙面參數上確實亮眼,但市場競爭異常殘酷,純電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遠超增程式。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蔚來 ES6 等競品早已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擁有大量忠實用戶。理想 i8 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而且,理想一直以來給消費者的印象是 “增程專家”,如今突然轉型純電,消費者能否買賬,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從銷售體系來看,理想為了迎接純電時代,正在全面升級銷售團隊。但銷售體系的升級并非一蹴而就,在升級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影響新車的銷售。
理想汽車目前正站在十字路口,增程式銷量下滑,純電產品尚未經受市場考驗。理想 i8 等純電車型雖然具備不錯的產品力,但要在競爭激烈的純電市場取得成功,還需要克服品牌認知、銷售體系、市場競爭等諸多挑戰。理想能否憑借純電產品重回增長快車道,7 月理想 i8 發布后市場的反應,或許能給出初步答案。但無論如何,理想汽車都將迎來一段充滿挑戰的 “轉型陣痛期” 。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北京市煒衡(福州)律師事務所 賴成龍律師
官方網站
www.51qc.com
15960183947 黃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