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安天下,種為糧先”,種子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探尋糧食高產穩產的關鍵。在黑龍江省香坊區成高子鎮紅鮮村,50畝試驗田成為崖州灣國家實驗室的科研熱土,科研人員在此以稻穗為筆、汗水為墨,全力破譯基因密碼,攻克育種難關,讓農業“芯片”在寒地沃土上煥發生機。
成高子鎮與崖州灣國家實驗室的合作并非偶然。為滿足水稻科研用地需求,成高子鎮多輪與實驗室深入磋商,精準把握需求后,迅速組織專班對鎮域土地進行全面摸排,并開展實地考察。在推介過程中,憑借對地塊優勢的詳細講解與高效溝通,成功吸引崖州灣國家實驗室的目光,最終促成50畝科研用地落戶紅鮮村,為3400份實驗材料提供了優質的“科研家園”。
目前,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已在該地塊展開前沿水稻育種研究,目標直指選育適宜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活動積溫2700℃以上)的高品質水稻品種。同時,實驗室還將收集1500份水稻常規種進行深入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為種業創新提供科技支撐。
此次科研項目中,科優1號和敉谷屋2001兩個特殊品種備受關注??苾?號品質卓越,黏性強,口感軟糯香甜,名副其實的“不用配菜的米飯”,對標日本月光米。該品種還具備健脾養胃的功效,在滿足味蕾的同時,兼顧健康需求。敉谷屋2001則是專為糖尿病人研發的水稻品種,其食味值高,口感可與五常稻花香媲美,作為高醇溶蛋白品種,雖非高抗性淀粉品種,卻有著出色的緩升糖效果,是控糖人群、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群以及孕期準媽媽的理想選擇。
成高子鎮將持續跟進服務,做好土地交接“后半篇文章”,以全流程保障助力科研項目結出碩果,讓智慧育種在黑土地上綻放新彩。
此刻,3400份水稻常規種正于田壟間舒展青翠,與特色品種共譜生物信息學的田野交響。當夏風吹過阿什河江畔,這片土地孕育的優質品種,將成為一份份試驗材料,為種業研究工作貢獻一份它們的微薄之力。
來源:香坊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