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消息,6月18日,英國“斯佩”號近岸巡邏艦的身影出現在臺灣海峽。東部戰區組織兵力全程跟監警戒,海軍發言人劉潤科大校嚴正指出:英方行為是蓄意滋擾攪局,曲解法理、混淆視聽,公然破壞臺海和平穩定。
然而挑釁并未停止。臺海余波未平,“斯佩”號旋即轉場,與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悉尼”號驅逐艦匯合,于南海展開聯合行動。英國常設聯合司令部高調宣稱此為“航行自由行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英澳首次在南海公開進行聯合軍事行動,其象征意義遠超其軍事實質。
英國“斯佩”號近岸巡邏艦(資料圖)
這并非孤立的冒進。英國在亞太的軍事布局正逐步鋪開。就在6月23日,英國皇家海軍旗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抵達新加坡,成為濱海灣首位“軍事訪客”。這艘甲板堪比三個足球場的龐然大物,率領著包括“不屈”號驅逐艦在內的三艘英艦及12國支援力量,開始了名為“高桅桅行動”的亞太巡航。
英國此次投入兵力規模龐大——約2500名海軍、592名空軍、900名陸軍被部署至遠東。按照計劃,“威爾士親王”號打擊群將前往澳大利亞參加7月中旬的“護身軍刀”聯合軍演,隨后訪問日本和印度,并計劃于9月折返新加坡參加“五國聯防”軍演。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等人高調宣稱,這展現了英國“作為全球少數能領導如此部署國家的實力和姿態”,并將亞太視為“重點貿易對象”。
英國“斯佩”號近岸巡邏艦(資料圖)
然而其戰略底色難掩倉促與力絀。與2021年“伊麗莎白女王”號亞太之行相比,此次護航艦艇數量銳減一半。智庫專家尼克·查爾茲一針見血:強調“多國聯合”屬性,恰恰暴露了皇家海軍捉襟見肘的現實困境。與此同時,艦艇老化、兵員短缺、制造能力滑坡等問題持續困擾著這支曾經的海洋霸主。首相斯塔默雖宣布增購F-35戰機并提升軍費,但龐大的資金缺口仍是懸而未決的難題。
面對接踵而至的挑釁,中方反應精準有力。就在“斯佩”號擅闖臺海后僅僅兩天,中國海事局于6月26日發布航行警告:6月27日8時至16時,南海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訓練,無關船舶嚴禁駛入。珠海海事局以最直接的方式——劃定實彈落彈區——清晰傳遞了中國維護主權的意志與能力。這種“劃定禁區”的應對方式,已成為中方應對域外力量不當介入的標準化反制手段,既保持了克制,又宣示了不容置疑的控制力。
英國“斯佩”號近岸巡邏艦(資料圖)
南海本無“航行自由”障礙,真正擾動平靜的是某些國家假借“自由”之名行地緣博弈之實。英澳此次聯合巡航,本質上是西方戰略重心東移、試圖在關鍵水域“秀肌肉”的縮影。然而今日之中國,早已編織起嚴密的海空監視與快速反應網絡。無論是單艦挑釁,還是抱團施壓,解放軍始終以實戰化演練和常態戰備保持威懾鋒芒。正如東部戰區宣示——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反制一切威脅挑釁。
當英國軍艦在臺海和南海接連掀起波瀾時,中方的落彈區已在地圖上清晰標注。這既是維護主權的雷霆手段,更是對戰略誤判者的無聲警醒——任何攪動地區局勢的冒險,終將面對強大而成熟的防御之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