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時,路過了馬超的轄區,卻沒得到任何援助。這事兒,聽著就讓人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關羽和馬超可是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照理說兄弟有難,拔刀相助才是正理。可馬超為什么選擇袖手旁觀呢?
事情發生在三國亂世,時間是公元219年。這一年,關羽可謂風光無限。
他在樊城水淹七軍,擒獲曹操的猛將龐德,還逼得于禁投降,一時間威名蓋世。可就在關羽意氣風發時,孫權和曹操聯手,趁著關羽北伐空虛,暗地里對荊州下了手。
呂蒙假裝生病,麻痹關羽的警惕,然后突然發動襲擊,一舉奪下江陵,切斷了關羽的退路。關羽這才發現自己中了圈套,可惜為時已晚。
荊州失守的消息傳到前線,關羽的部隊軍心大亂。將士們聽說家人已經投降東吳,紛紛放下武器回家去了。
關羽從最初的幾萬精兵,最后只剩下幾百殘兵。這時候,他不得不撤軍,試圖退守麥城。
然而一路上,關羽的處境可謂是“虎落平陽”,不僅沒有援軍,就連劉備的其他將領也都沒能伸出援手。
說到這里,咱們就得聊聊馬超了。馬超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他的轄區臨沮,正好是關羽途經的地方。
按理說,這時候馬超出手相救,應該是順理成章。可事實上,馬超根本沒插手這事兒。
為什么呢?原因其實挺復雜。
首先,得澄清一個誤會——馬超雖然掛了個“督臨沮”的名頭,但這職務其實是個虛銜。劉備對馬超既重用又防備,壓根沒讓他真正駐守臨沮,而是把他安置在成都。
這個“督臨沮”聽著威風,其實就是個擺設,馬超根本沒有實際的軍權。所以,關羽在危急時刻,壓根就沒指望過馬超,而是向劉封求援。
再說馬超本人。馬超雖然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但他的過往經歷讓劉備對他另眼相看。
馬超曾在西涼割據一方,手段相當兇殘,后來又投降曹操,再反叛曹操,最后才投奔劉備。這樣的履歷,讓人很難對他完全放心。
劉備雖然給了他高官厚祿,但一直采取“虛銜制衡”的策略,不讓他掌握實權。馬超自己也清楚這點,所以在劉備集團內部,他的實際地位并不高。
至于關羽和馬超之間的關系,其實也沒那么鐵。關羽性格剛直,但過于驕傲,常常看不起身邊的人。
這種態度不僅得罪了東吳的孫權,還讓劉備陣營內部的關系變得緊張。五虎將之間表面上是兄弟,其實暗地里矛盾不少。
關羽曾公開輕視黃忠,說他是個“老兵不死”,不配與自己齊名。馬超雖然沒公開與關羽鬧矛盾,但兩人之間也沒什么深厚的交情。
關羽出事時,馬超沒有出手相救,可能也有這層原因。
當然,關羽的失敗不能全怪別人。回頭看,他輸得太冤,關鍵還是輸在自己的性格上。
他太驕傲,太自負,總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忽視了東吳的威脅。孫權曾派人提議聯姻,希望關羽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以鞏固聯盟。
可關羽卻一口回絕,還說“寧嫁乞丐,不嫁孫權”,直接把孫權氣得夠嗆。后來關羽在樊城揚言要取東吳的南郡,更是徹底撕破臉皮。
這種傲慢的態度,最終成了他的致命弱點。
最后,咱們再回到麥城的絕境。這時候的關羽,已經是窮途末路。
他試圖向孫權詐降,但被呂蒙識破。東吳大軍合圍麥城,關羽決定突圍,但在臨沮被馬忠伏擊,父子雙雙戰死。
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最終以這樣的方式謝幕,實在讓人唏噓。
關羽的失敗,是三國歷史上的一大悲劇。他的驕傲和輕敵,讓他錯失了許多關鍵機會。
馬超沒有出手相救,表面上看是兄弟之情的缺失,實際上是時代背景和人性復雜的體現。三國亂世中,權力和利益的博弈遠比表面的兄弟情深來得真實。
關羽的故事告訴我們,實力重要,但在復雜的局勢中,謹慎和智慧才是決勝的關鍵。
參考資料:《三國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