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蜀漢開國那年,劉備終于圓了自己多年的帝王夢。
建國大業千頭萬緒,朝堂上下必須有得力人才輔佐。當時的蜀漢,文臣武將陣容雖不及曹魏齊全,卻也人才濟濟。
在這些人才中,誰成為了文臣之首?誰又擔任了武將之首呢?其實這兩個人都在預料之中!
劉皇叔稱帝
公元221年,也就是魏國黃初二年,劉備在益州登基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這就是歷史上的蜀漢政權。
劉備這一生顛沛流離,東奔西走,終于在56歲高齡才當上了皇帝。
當時的三國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曹丕稱帝建立魏國,孫權在江東稱吳王,劉備則在蜀地稱帝,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劉備稱帝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要確立朝廷的核心班子。文官武將誰來當領頭羊,這可不是小事。
劉備經歷過太多風雨,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他打江山全靠的就是這幫兄弟和謀士們,論資排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對人。
劉備的班子其實在稱帝前就已經初具規模。
在他身邊,有智謀超群的諸葛亮,有足智多謀的法正,武將方面有萬人敵張飛,威震華夏的關羽,西涼名將馬超,以及忠心耿耿的趙云等人。
但遺憾的是,到了劉備稱帝這一年,法正已經去世,關羽也已戰死,這讓劉備的人才配置出現了一些變數。
劉備稱帝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早在劉備占領益州之后,就有人勸他稱帝,但當時曹操還在世,劉備覺得時機未到。
直到曹操去世,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魏王,后來又稱帝,漢朝名存實亡,劉備才決定在益州稱帝,以延續漢室血脈。
文臣之首:諸葛亮
在文臣系統中,諸葛亮無疑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選。
當年在隆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從那時起,諸葛亮就成了劉備最倚重的謀士。
劉備曾說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這句話充分表明了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地位。
劉備稱帝后,立即任命諸葛亮為丞相,這是文官系統的最高職位。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么不是相國而是丞相?相國的地位要高于丞相。其實這背后有諸葛亮的考慮。
諸葛亮為人低調,不喜歡張揚,選擇丞相這個職位,既能掌握實權,又不顯得太過招搖。
這個選擇還有更深層次的政治考量。
當時曹操在世時曾任丞相,諸葛亮選擇同樣的職位,是為了在未來可能統一天下時,有一個合適的政治定位。
如果直接當相國,日后若有機會統一全國,反而沒有更高的職位可升了。
諸葛亮的丞相之位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他不僅有過人的智謀,還有治國安邦的才能。
在蜀漢建立后,諸葛亮主持朝政,制定法律,推行各種改革,使得蜀漢雖地處偏遠,卻能夠迅速穩定下來。
不過,如果法正還活著,情況可能會有些不同。
法正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后來幫助劉備入主益州,立下大功。他在漢中之戰中又有卓越表現。
法正性格犀利,做事不留情面,深受劉備信任。可惜的是,法正在45歲時就去世了,未能見證劉備稱帝。
如果他還活著,很可能會成為諸葛亮的一個制衡力量,兩人一起輔佐劉備,蜀漢的朝堂上會有更多的政績。
張飛馬超趙云,誰才是真武將
武將系統比文官系統要復雜一些。
按理說,武將之首非關羽莫屬。關羽是劉備的結拜二弟,也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之一。
他威震華夏,聲望極高,連曹操都對他贊賞有加。不幸的是,關羽在劉備稱帝前就已經戰死,失去了這個最佳人選。
關羽戰死后,武將之首的位置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張飛身上。
劉備稱帝后,封張飛為車騎將軍兼司隸校尉,西鄉侯。
車騎將軍是非常高的軍銜,司隸校尉則負責監察百官,這表明劉備對張飛的高度信任,讓他既掌握軍權,又能監察文官。
但張飛雖然勇猛過人,卻有酗酒打罵士兵的毛病。
這些缺點讓他在軍中的威信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張飛沒能享受多久這個位置,就在劉備稱帝的當年被部下殺害了。
同時,馬超的地位在名義上比張飛還要高。劉備封馬超為驃騎將軍、涼州牧、斄鄉侯。
驃騎將軍的地位高于車騎將軍,這從官職上看,馬超似乎更應該是武將之首。
但馬超初來乍到,雖然有不俗的統兵才能,卻沒有張飛那樣與劉備的深厚情誼,劉備對他的信任度自然也就不如張飛。
不幸的是,馬超也沒能撐多久,在劉備稱帝后的第二年就病逝了。
馬超去世后,趙云成為了蜀漢的第一武將。
趙云從長坂坡一戰成名,是劉備的老部下,忠心耿耿,能力出眾。他在張飛、馬超相繼去世后擔起了蜀漢軍隊的重任。
張飛、馬超相繼離世,對蜀漢的軍事力量是巨大的打擊。
劉備失去了最得力的兩位大將,這可能也是他后來決定親自領兵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的原因之一。
但這個決定最終導致了夷陵之戰的慘敗,劉備也在不久后郁郁而終。
蜀漢人才短缺
蜀漢的人才短缺問題一直很嚴重。
相比于曹魏擁有的眾多人才,蜀漢的人才儲備確實相形見絀。這與蜀漢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益州地處偏遠,人才不易匯聚。
法正的早逝是蜀漢的一大損失。
法正深得劉備信任,如果他能活到劉備稱帝,必然會成為朝中重臣。
法正與諸葛亮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有很大不同,兩人如果能共事,或許蜀漢會有不一樣的未來。
法正敢于直言,有時甚至不給劉備面子,這恰恰是諸葛亮所不擅長的。
關羽的戰死對蜀漢的打擊更大。
關羽不僅是一員虎將,更是威震華夏的名將,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力。
關羽若在,劉備稱帝后的局面會大不相同。
東吳不敢輕舉妄動,曹魏也會更加忌憚。關羽的去世,導致蜀漢失去了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
張飛的暴死則更為蹊蹺。張飛雖然脾氣暴躁,但作戰勇猛,是蜀漢不可多得的猛將。
他在劉備稱帝當年就被部下殺害,時機之巧妙,不得不讓人生疑。
有說法認為,這可能與東吳有關,也可能是張飛平日里積怨太深導致的。
馬超的病逝則是命運的捉弄。馬超來到蜀漢后,表現出色,深得劉備賞識。
如果他能活得更久,必然會成為蜀漢的頂梁柱。可惜天不遂人愿,馬超在劉備稱帝后第二年就病逝了,年僅39歲。
趙云雖然接替了武將之首的位置,但他一個人難挑大梁。
沒有了關羽、張飛、馬超這樣的大將,蜀漢的軍事力量大幅削弱,這也為日后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蜀漢的人才短缺問題并非劉備不重視人才,而是客觀條件所限。
劉備起步晚,基礎弱,能夠吸引的人才自然有限。加上益州地處偏遠,人才更是難以匯聚。
相比之下,曹操占據中原,擁有豐厚的人才基礎;孫權據有江東,世代積累的人才儲備也很充足。蜀漢在人才競爭中,天然就處于劣勢。
《——【·結語·】——》
蜀漢的建立可以說是劉備一生的巔峰,文臣有諸葛亮,武將有張飛、馬超、趙云,看起來陣容不弱。
可惜天不遂人愿,法正早逝,關羽戰死,張飛被殺,馬超病逝,使得蜀漢的人才庫始終青黃不接。
即使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難挽大廈將傾的命運。蜀漢的興衰,或許正印證了那句古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三國志》《三國演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