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76年《獨立宣言》發布標志著美國建國以來,這個國家已經走過兩百多個年頭。
在這短短兩百年時間里,美國從大英帝國的一個流放群體成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縱觀世界文明史也是獨一份存在。
上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美國并不是沒有遭遇危及國家破產的難關,只是每到緊要關頭就會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
比如在一、二戰期間,席卷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中,美國因最后參戰這一因素,最終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再比如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深陷于軍備競賽及各地對抗的巨大消耗中,美國精疲力竭時,伴隨蘇聯解體,美國再次重振雄風。
隨著蘇聯退出歷史舞臺,中國就成為了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頭號敵人,近些年來有關世界各地的政治沖突。
從某種意義上,也是我國逐漸實現偉大復興,與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激烈碰撞。
可如果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中美之間的對抗,打的既不是貿易戰、科技戰,也不是關乎國民生計的金融戰。
而是長久以來,以農耕自足為主的中華文明與以海洋掠奪為主的西方文明之間,五百年來發生的一場遭遇戰。
那么,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詳情?對于眼下的中國又有著怎樣的挑戰和機遇?
一 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
歷史學專家吳于廑在對世界史的研究中,提出一個說法,那就是世界歷史的發展分為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縱向發展就是科技、貿易水平和生產手段的提升。
而橫向發展就是世界各地之間逐漸產生的聯系,日益歸入一個大市場之中。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算是世界歷史上橫向發展的標志性事件,往后越來越多的航海家投入探索之中,中華文明開始與美西方文明相接軌。
在一開始,因為封建王朝的制度,以及農耕文化上的優先地位,中國一直是美西方人眼中神圣而古老的第一帝國。
他們渴望與中國進行貿易,補足自己生產過程中稀缺的材料。
一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開啟以后,農民、農業逐漸被工人、工業所取代,成為世界縱向發展中的標志性內容。
經歷百年的資本發展,美國最終成為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
新中國成立后的最初歲月,這個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就是蘇聯。
但這場美蘇爭霸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以蘇聯的最終解體而告終,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之間是全方位的較量。
從制度的意識形態,到軍備科技、貿易封鎖等等,一個龐大的,擁有大量豐饒資源的蘇聯,之所以會在這場冷戰中退出歷史舞臺。
一直都是世界歷史學家不斷鉆研和探討的課題。
美蘇之間,如果單從軍事和科技角度來分析,蘇聯一直到解體以前,相比于美國都是不弱的。
所以許多人都將蘇聯的失敗歸結于經濟貿易方面的因素,認為是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最終拖垮了蘇聯。
其實在此之外,一直有一個很大的重點沒有被人解釋,經濟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而政治核心是一種建立在民族思想文化上的成果。
無論馬克思、恩格斯,以至于列寧、斯大林在社會主義思想上有著多深的鉆研,能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美國一較高下。
二 經濟與科技的對抗
輪到赫魯曉夫上臺以后,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就開始反映出國家文化中由來已久的一些弊端,領土擴張,泛民族思想濃重。
致使蘇聯的中央政權沒有對太多的加盟國有所尊重,外部的經濟壓力和軍事壓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內部的不當決策導致的。
而蘇聯解體以后,當時已經改革開放十幾年的中國就成為了美國的下一個敵人。
這其中最標志性的一點,就是資本主義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天然敵對性。
在美西方文化的統治思想中,世界各國都應效仿資本主義制度,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不恰當的。
單從這點來看,美國對中國的外部壓迫和直接干預是非常強大的。
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再到后來對新中國無窮盡的外部封鎖,都是這一戰略思想的直接反映。
歷史跨入二十一世紀以后,特別是在近些年中,美國從貿易戰,再到武裝臺灣省地區的國民黨殘余勢力,以及拉攏菲律賓、越南、印度。
在對華的對抗政策上,美國是下了血本的,可換來的結果卻是美國難以接受的,國債規??涨熬薮螅澜绺鞯氐能娛禄貙以夤簟?/strong>
以至于現在擺在美國面前有著多個難題,巴以沖突,俄烏沖突,以及國內日益增加的通貨膨脹,人民失業率。
其實這些都在反映著美國這種對抗政策是失效的。
反觀中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部封鎖和經濟制裁中,不但沒有淪為經濟殖民地,反而越戰越強。
近日,珠海舉辦的第十五屆航空博覽會,已經充分說明,就科技技術而言,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蕩然無存,再也不是新中國成立時的那番模樣。
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都沒有成功,美國內部壓力也逐漸增大,也預示著中西方文明這場五百年前就開始的遭遇戰,正在以中國穩居上風持續進行著。
從鴉片戰爭爆發,到今天中國召開航空博覽會,迄今只過去不到兩百年時間,中華大地上的新面貌是讓人震驚和自豪的。
而從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到美國國內目前發生的諸多亂象,期間也過去不到一百年時間,在這接近美國國史三分之一的篇幅之中。
這個世界強國從神壇墜落的速度也是快的嚇人,技術、制度、文化和民心,可以看做是一個國家當今發展的四個重要因素。
三 多方對比
從科技水平來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依然會保持先進水平,中國則是后來者居上,已經有了一戰之力。
在制度上,美國推行的兩黨制,雖然從一開始是為了國家政治活力而確定的,但因之產生的弊病也不在少數,黨爭已經成為了美國目前最大的問題。
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輪番上臺之后都會進行政治清算,將前任總統推行的許多國家決策推翻,以此補足自己曾經失去的利益。
就這一點而言,中國對比美國是要無比完善的,一項國策能夠長久穩定的進行下去,惠及民生,提高國家實力。
而從文化角度分析,美國一個建國兩百多年的國家,是無法與中國相比的,就從影視文學文化這個單一的點進行對比。
我們有著家國情懷,有著自我奉獻、自我犧牲精神,有著為了集體而獻身的精神,可以回顧過去諸多的慷慨往事,讓人繼承其中精神。
而美國更多的是在宣揚一種未來的夢幻空間,以及個人英雄主義,以此砥礪美國民眾,完成文化領域的發展。
最后就民心而言,美國民眾對于政府的信任正在逐漸失去,并且對于政府進行的諸多國家政治策略都持反對態度。
與之相比,中國民眾基層要平穩許多,對于國家號召的諸多事務都是積極響應,人民是政治的基石,是國家的組成。
單憑這一點,美國在這場對抗之中就是越打越弱的狀態。
在這場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五百年一遇的遭遇戰之中,中國必將以最終勝利者的身份書寫古老文明的新篇章。
參考資料:
1、中美博弈:近昔和當今及對中國戰略的意涵——《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4年第3期19-35,I0002,共18頁
2、中美新局勢下的貿易摩擦——動因、影響及我國對策——《對外經貿實務》2024年第3期37-44,共8頁
3、王霸之道、中美競爭與新的世界秩序——《國際政治科學》2023年第4期I0002-I0006,共5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