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進群,與同行一起共話醫事~
本文來源:醫學界綜合整理
近日,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因“24小時停車收費40元”引發網友熱議。患者反映“停車費比景區還貴”,質疑公立醫院公益屬性;長沙市開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查后回應稱,該院收費標準已公示且未違規。
▲ 圖源:新聞報道
公益性與市場化的碰撞
此事一出,立即引起網友熱議,多方觀點各執一詞。
一方網友持“公益資源豈能高價變現”的觀點。河南網友直指核心矛盾:“醫院停車場屬公共資源,國家財政建設,怎能淪為盈利工具?”患者家屬算賬:“住院陪護每天40元停車費,半個月就是600元,對普通家庭是沉重負擔。”更有人對比公共服務場景:政府機關、商場超市普遍免費停車,醫院卻“收費不手軟”,違背公益初心。
一方網友認為此規定是“資源約束下的必要手段”。福建網友稱:“免費時代醫院停車場被周邊居民‘鳩占鵲巢’,患者反而無位可停。”山西運城醫生現身說法:“我們醫護都被禁停,車位全留給患者,收費實為提高周轉率。”數據佐證:北京某三甲醫院日均停車需求2400輛次,但車位僅800個,資源稀缺倒逼管理手段升級。
另外有網友提出“差異化收費應該更精細”的觀點。廣東普寧模式提供新思路:12小時內停車僅收5元,24小時限價10元。更有建議提出“憑掛號發票減免”“透析患者全免”等精準政策,避免“一刀切”收費。
為何醫院停車收費貴?
財政投入的現實缺口:公立醫院雖屬公益機構,但財政撥款僅覆蓋部分運營成本。停車費成為“隱性創收”渠道:某三甲醫院停車場年收入超千萬元,直接用于設施維護。然而,當收費標準脫離群眾承受力,便引發“公益變質”質疑。
管理手段的技術短板:多數醫院仍采用“計時收費”粗放模式,缺乏智能識別系統。患者多次進出重復計費、家屬送飯被多次收費等現象頻發。反觀濟南試點:就醫車輛前2小時免費,憑繳費憑證享優惠,既保障剛需,又遏制濫停。
城市治理的協同缺位:醫院停車難本質是城市交通矛盾縮影。北京某醫院每百平方米需配建1.2個車位,但老院區車位缺口超50%。周邊道路擁堵、公共交通不足,迫使患者自駕就醫,進一步加劇停車壓力。
醫院停車費之爭,本質是公共服務資源供需失衡的縮影。簡單“免費”或“高價”均非良策,唯有通過政策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投入多元化,才能找到公益性與可持續性的平衡點。
醫學界腫瘤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