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1日,王毅外長抵達歐洲,正式開啟為期一周的訪歐行程。根據外交部網站的介紹來看,這次歐洲行的首站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王毅外長抵達后,比利時方面高度重視,其首相親自會見王毅外長,就中比以及中歐關系率先做出了一系列積極表態。
不過這次的重頭戲,還是在與歐盟高層以及德法兩國的會談。7月2日當天,王毅外長先后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盟外長卡拉斯,這三場會談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和卡拉斯舉行的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
這場戰略對話中,王毅外長的表態可以總結為2點:
首先,詳細介紹中國的發展戰略。幫助歐洲更好的理解中國,有助于化解中歐在戰略層面的誤解。王毅外長強調,中方的外交表現出三大特點:和平、包容、合作。中國不是美國,歐盟不應用美國走過的路來鏡像看待中國。
中國全方位的快速崛起,讓一眾歐洲國家陷入了極度的戰略焦慮。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存在較大差異,所以他們對華敵意日漸加深。這些年來,歐盟開始在經濟上鼓噪要對華“去風險化”。在安全問題上,北約也開始大談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其實歐洲有這樣的心理也不稀奇。一方面,歐洲的親密盟友美國就是這么做的。另一方面,歐洲曾經也當過世界霸主,如果從他們的歷史視角來看,一個國家強大后就會通過對外擴張攫取利益,本質上就是“海盜文化”。
所以當中方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后,他們并不理解,總認為中方會和他們一樣,強大后就會將自身發展建立在他國利益之上。因此王毅外長有必要讓歐洲清楚的認識到,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只有打消了歐洲戰略上的焦慮,才能更好的推動中歐關系發展。
第二,找準中歐關系的定位。過去這些年里,歐盟內部的對華聲音極為復雜,有像匈牙利一樣提倡摒棄意識形態偏見,與華開展務實合作的,也有像立陶宛一樣極端親美“反華”的。有像西班牙首相一樣不懼美國威脅拒絕增加軍費、堅持對華開展友好貿易往來的,也有像馮德萊恩一樣親美色彩濃厚,對華態度飄忽不定的。所以中方有必要站出來,為中歐關系發展指明方向。
王毅外長強調,中歐互為戰略伙伴,雙邊關系的定位不應是對手,合作才是主基調和壓艙石。不能因為在文化、價值觀等問題上有差異,就將中方視為對手,不能因為存在分歧,就要尋求對抗。搞好中歐關系的關鍵,是相互尊重、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中歐應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站在歐盟的角度來看,歐盟現在最關鍵的是,分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歐盟的敵人絕不是中國,中歐地理位置上相隔萬里,不存在俄歐一樣在安全上互相提防,雙方更沒有根本性的矛盾,所以理應合作共贏。
而歐盟真正的敵人是美國,尤其是霸權地位不保,日益陷入焦慮的美國。例如當下美國為了解決貿易以及債務上的困境,開始四處揮舞關稅大棒,歐盟也未能幸免。
歐盟領導層現在蛇鼠兩端,瞻前顧后的做法,實質上就是綏靖,這樣做注定是要吃虧的。對此,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都看不下去了。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2日,默克爾在出席活動時公開表示,歐盟在面對與美國的關稅戰時不應畏懼,而是要進行保持團結進行反擊。
歐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加強對華合作,與中方一道維護多邊貿易秩序,并借此契機強化戰略自助,擺脫對美依賴。現在就看,歐盟領導層是否有這樣的政治勇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