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 年在德國政壇的發展歷程中,無疑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
據法新社報道,2025年德國即將迎來新一輪聯邦議院大選。
按理說,德國大選幾年一次,也算是習以為常的一件事情,那么為什么今年的德國大選,會如此引發關注呢?
這次德國聯邦議院的大選,可以說是提前舉行的。
很多國際專家都表示,這次的選舉結果,不僅對德國后續發展影響深遠義,更有可能成為歐洲政治意識形態轉變的關鍵轉折點。
而這一切,與德國極右翼政黨 —— 選擇黨的崛起緊密相連。
一、 選擇黨支持率飆升,與德國大環境息息相關
德國選擇黨于 2003 年在德國東部正式成立,起初它僅僅是一個以反歐元為主要訴求的小團體,在德國政壇的邊緣默默存在。
2014 年,歐洲難民危機爆發,近百萬中東難民涌入德國,這一事件成為了選擇黨命運的轉折點。
大量難民的到來,使德國社會陷入動蕩,社會治安、資源分配等問題接踵而至。
此后,俄烏戰爭的爆發以及德國經濟連續兩年出現 GDP 負增長,讓德國國內經濟環境惡化,出口行業倒退,制造業因成本攀升而陷入頹勢,失業率大幅提升。
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對現狀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尤其是年輕人,對德國政黨和國家大環境充滿抱怨。
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黨喊出了關閉國門、遣返移民的口號,這一口號精準地契合了部分德國民眾渴望恢復社會穩定、解決經濟困境的心理需求,因此獲得了大量支持,支持率迅速飆升。
憑借這股東風,選擇黨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體,一躍成為德國第二大政黨,成功登上了德國政治舞臺的中央。
然而,選擇黨也因其極端的口號被德國其他主流媒體和政黨貼上了右翼、反移民等標簽。
這些標簽一方面限制了它在部分群體中的發展,另一方面卻也吸引了那些對移民問題深感憂慮的選民,進一步鞏固了它在德國政壇的地位。
長期以來,選擇黨一直秉持貿易保護主義理念,不斷限制德國參與國際貿易,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對歐盟也抱以消極態度。
這些政策和意識形態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刺激德國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復蘇,比如減少了移民帶來的資源競爭,短期內增加了本土就業崗位等,但從長遠來看,卻嚴重阻礙了德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發展,削弱了德國在歐洲乃至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不利于德國的長久發展。
二、選擇黨與基民盟的合作再次引發危機
德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政黨派系構成極為復雜。
各政黨在經濟政策、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使得它們之間很難達成穩定的結盟。
2024 年年底,由社民黨、自民黨、綠黨自發組成的紅綠燈聯盟,就因為意識形態的嚴重分歧而徹底宣告破裂。
這一事件使得德國政治格局陷入重新洗牌的局面,德國民眾不得不重新審視各政黨,尋找新的政治寄托,這無疑為選擇黨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先決條件。
默茨深知,選擇黨擁有超過 20% 的支持率,如果能夠與選擇黨合作,獲得其支持者的好感,無疑將為自己在大選中增添重要的籌碼。
于是,默茨決定鋌而走險,與右翼的選擇黨合作,提出了限制移民流入的提案。在選擇黨的大力支持下,該提案在聯邦政府以微弱優勢獲得通過,拿到了 348 張選票。
但默茨的這一做法可謂是一把雙刃劍。
德國有超過 20% 的人口是移民,其中包含不少難民和非法移民。
限制移民法案的通過,雖然滿足了一部分人對移民問題的擔憂,但也引發了巨大的社會爭議。
支持者認為這一法案能夠保護本國資源和就業機會,維護社會穩定;
而反抗者則認為這是對人權的侵犯,違背了德國一貫倡導的包容和多元價值觀。
一時間,德國社會陷入分裂,抗議聲此起彼伏。
最近一段時間,在德國首都柏林,超過 20 萬民眾自發走上街頭,手舉 “默茨回家”“默茨可恥” 等標語進行抗議游行。
部分激進的抗議民眾甚至將德國聯邦議院圍得水泄不通,表達他們對默茨與選擇黨合作以及限制移民法案的強烈不滿。
原本在大選前形勢一片大好,被認為極有可能拿下大選,
并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的默茨,因為與選擇黨合作的決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也讓原本看似明朗的德國大選再次充滿了不確定性。
三、 默克爾公開質疑默茨,稱其不遵守底線
面對德國大選前的混亂局面以及默茨與選擇黨合作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打破了長久的沉默,公開質疑默茨的做法。
默克爾明確表示,默茨與選擇黨合作的行為已經偏離了政黨應有的底線,依靠選擇黨的票數來形成多數的決定是極其錯誤的。
默克爾的發聲在德國政壇引起了軒然大波,進一步加劇了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他公開承諾,即便成功當選,也不會再和選擇黨進行合作。
這一承諾表明默茨開始對極右翼的意識形態進行退避,盡管當初他與選擇黨合作或許有無奈的成分,但此時他也意識到了這種合作帶來的巨大風險。
的確,從目前德國主流媒體公布的民調數據來看,如果默茨選擇與選擇黨結盟,那么在大選上,一定會有巨大的優勢。
但問題就在于,國內對于選擇黨的爭議實在太大,而且基民盟與選擇黨并不屬于同一陣營。在很多的政策選擇,以及意識形態上的主張,都可謂是截然不同的。
即便默茨在短期內做出妥協,兩個政黨也難以實現長久的合作。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德國基民盟領導人默茨公開發表承諾,基民盟永遠都不會再和選擇黨進行合作。
他還明確表示,想要從根本上抑制選擇黨的崛起,讓基民盟在大選當中獲勝,才是最可靠的做法。
雖然,這番公開發言,基本上已經可以表明默茨的態度,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基民盟向選擇黨開戰的信號。
但顯然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卻對默茨的承諾表示懷疑。
他公開表示,默茨的承諾根本不具備任何的可信度。從他此前和選擇黨結盟,通過限制移民法案之后,德國民眾就不應該對默茨的承諾抱有任何的期待。
誠然,朔爾茨和默茨在這一次的大選當中,是絕對的競爭者,兩人之間充滿火藥味,并且相互質疑攻擊,是一件極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朔爾茨這一次措辭如此嚴肅,還是證明了在此前的移民法案當中,默茨向選擇黨的倒戈行為,還是讓朔爾茨以及其他主流政黨感受到了危機。
雖然說默茨已經公開做出了承諾,但是朔爾茨還是十分擔心,默茨會為了這一次的大選勝利,再一次在大選當中做出“愚蠢決定”,甚至再一次和選擇黨結盟。
所以他將此事強調得極為嚴重,試圖徹底斷絕基民盟與選擇黨之間的任何合作可能。
在 2025 年這次德國大選的政權交替過程中,雖然極右翼的選擇黨最終贏得大選的概率極小,但它的崛起已經引發了德國國內主流政黨的高度警惕。
畢竟,這次大選對于德國的未來發展意義深遠,一旦讓選擇黨這樣秉持極端政策和意識形態的政黨成為最終的勝利者,無論是對德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還是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地位,都將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這顯然是德國各方勢力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