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克圈最近不太平,亨德利這位七冠球王開腔了,直接把“誰是最有觀賞性的球員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推上風口浪尖,這事兒的爆點就在于,奧沙利文沒能拿第一,反而被他放在了第二,榜首位置給了泰國球員塔猜亞,消息一出,直接在球迷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種排名,怕是要被對噴個三天三夜。
先說事實,亨德利在地鐵報的采訪里,給出了自己心中的打法觀賞性榜單,吉米懷特第五,特魯姆普第四,利索夫斯基第三,奧沙利文第二,塔猜亞第一,這一排,除了懷特是情懷分,其他幾位都是近年人氣和話題度拉滿的主兒,按理說沒啥問題,可一到塔猜亞這個名字,爭議就來了,畢竟他在世界排名、冠軍數量這些主流標準上,確實不算頂尖,很多球迷第一反應就是:觀賞性真能單獨拉出來說事嗎。
但亨德利不是隨便湊名單,他挺認真地拆了每個人的特點,懷特是他小時候的偶像,復刻過無數次,沒毛病,特魯姆普的創意和單桿破百,擺在那兒,利索夫斯基天賦高、動作飄逸,確實有奧沙利文那味兒,奧沙利文就不用多說了,母球控制、目標球精準,歷史地位都封神了,可為什么塔猜亞能壓著羅尼一頭,亨德利的理由很直接:天賦、速度、進攻欲望,尤其是那種幾乎“無腦進攻的氣質,哪怕對手、場合、比分,都不影響他一桿到底的決心,哪怕只看球也能感受到那種被壓迫的節奏。
問題來了,觀賞性到底該怎么算,是看技術細節的極致,比如奧沙利文的母球控制,還是看能不能打出那種讓人眼睛一亮的進攻畫面,還是說像塔猜亞那樣,哪怕輸了球也要亮出自己的風格,很多人其實沒想明白,其實這就是一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問題,亨德利給的榜單,更多是個人偏好和現場體驗的結合,他自己都說了,塔猜亞打球速度快到離譜,母球走位像用繩子量過,每一桿都像是設計好了一樣,甚至和自己對陣的時候,被對方6-1橫掃,5局破百,那個壓迫感讓他記了一輩子。
再說回奧沙利文,為什么只排第二,很多人覺得他就是觀賞性的代名詞,打球太流暢了,場上氣場也強,拿過那么多冠軍,歷史地位無可撼動,亨德利也沒否認,“如果你不喜歡看他,那你就不喜歡看斯諾克,這個評價已經很高了,只不過,羅尼的觀賞性有點像是“標準答案,太完美了,反而少了點不可預期的驚喜,而塔猜亞這種“全力擺爛式進攻,給比賽帶來了不一樣的刺激感,哪怕看著他輸球,過程也是爽的,這種爽感是奧沙利文那種精致的藝術流派給不了的。
球迷圈其實一直有個爭論,打法觀賞性和贏球到底哪個更重要,英錦賽、世錦賽的冠軍固然分量十足,可真到球場邊上看球,很多人更愿意為一桿冒險的進攻鼓掌,而不是一套精準的防守布局,塔猜亞就是那種“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桿會怎么打的類型,哪怕世界排名就是上不去,他還是能靠風格吸粉,老球迷可能會覺得這不夠“職業,但現在的年輕觀眾,追的就是這種敢打敢拼的氣質,數據和冠軍不等同于觀賞性,這也是亨德利敢把塔猜亞放第一的底氣。
當然,這個榜單本身也挺“個人英雄主義的,有人說,亨德利是不是想制造點話題,給斯諾克再加點熱度,但你要說他不懂球,那也太不講武德了,畢竟七次世錦賽冠軍,啥場面沒見過,他說的話,多少還是有點分量的,只不過,這種排名肯定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服氣,尤其是奧沙利文的粉絲,估計已經準備好點贊回懟了,不過話說回來,體育圈就是得有點爭議和對噴,才有看頭,大家都一個口徑,反而沒勁。
說到底,斯諾克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運動,打法、觀賞性、成績,這些標準會隨著時代變遷慢慢調整,過去的懷特、現在的特魯姆普、利索夫斯基、塔猜亞,每個人都能代表一種風格,觀賞性也不等于實力,塔猜亞這類球員雖然冠軍不多,但他能讓球迷在轉播前坐得住,能讓解說員都忍不住夸兩句,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亨德利這份榜單,更多是給觀眾開了個腦洞,提醒大家,斯諾克不是只有冠軍和輸贏,還有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瞬間。
最后一句,塔猜亞也許拿不了最多的冠軍,但只要他還在場上,每一局都是一場視覺盛宴,這種觀賞性,或許比獎杯更難復制,至于奧沙利文,第二名又怎樣,他的地位早就不用再靠什么榜單證明,斯諾克球迷的快樂,遠不止于勝負,這才是這項運動最值得點贊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