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榮昌鹵鵝、柳州螺螄粉、仙居楊梅、茂名荔枝……如今,越來越多“土特產”走出本地的小圈子,成為聞名全國的品牌。“土特產”為何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5%的受訪者購買過“土特產”。購買“土特產”,62.8%的受訪者是作為禮品贈送親友/客戶,61.7%的受訪者是旅游時帶回作紀念,60.7%的受訪者是自己食用/使用,還有60.5%的受訪者是為了嘗鮮,感受不同地方飲食文化,34.1%的受訪者是為了助農,助力當地產業發展,24.4%的受訪者是出于對產地特色或傳統工藝的認可。
“基本上每次去旅游,我都會帶一些當地的‘土特產’回來,分給同事和朋友品嘗,算是一份心意。”在北京工作的95后李曼購買過不少“土特產”,比如山西沁縣的小米、湖南邵陽的豆干等,“刷手機時看到比較有名的、品質又不錯的特產,我就會點進鏈接看一看,如果價格比較合適,也會下一單嘗嘗。”
對于購買“土特產”的渠道,64.4%的受訪者是通過大型電商平臺購買,56.4%的受訪者是在線下商超/特產專賣店,55.7%的受訪者是在短視頻平臺購買。其他還有:旅游景區(44.9%)、社群團購(43.8%)、地方政府、農村合作社等渠道(17.4%)等。
“我的家鄉在洪澤湖邊上,螃蟹、小龍蝦、銀魚等水產品,都是我們那兒的‘土特產’。”90后王永成的家鄉位于江蘇省宿遷市。他記得,小時候每到螃蟹成熟時,當地還會舉辦螃蟹節,很熱鬧。“雖然沒有太湖的陽澄湖大閘蟹出名,但也算是我們本地的特色之一了。每到中秋節前后,我都會買一些家鄉的螃蟹等水產品寄給之前的老師和好友,送上節日的祝福。”
“‘土特產’受到消費者歡迎,是消費需求、情感訴求、文化價值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玉斌認為,隨著大眾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需求開始向多元化、綠色化轉變,鄉村“土特產”多為純天然、無污染、富營養,符合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另外,“土特產”濃濃的“家鄉味”和“兒時回憶”,也容易受到在外游子的青睞。王玉斌認為,從文化內涵來看,“土特產”不僅是物質產品,更是文化載體,承載著地區歷史傳統文化,是地域歷史文化與農產品的結合,通過現代營銷手段,實現了現代與傳統有機融合。
“如今越來越多‘土特產’注重產品研發和工藝創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再加上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電商直播等銷售模式更加普遍,讓這些‘土特產’有了走出本地的機會,直達更多的消費者。”王玉斌說。
王永成發現,現在不少直播間都在售賣當地的“特產”,比如廣州的荔枝、廣西的芒果,有的還打著“助農”的旗號,主播們賣力吆喝,很有吸引力。王永成提醒,在進入到這些售賣“土特產”的直播間時,不要因為低價就輕易“上頭”,在購買前,要關注產品的原產地和發貨地是否一致,多看看真實的評價,避免“踩坑”。
在購買“土特產”時,大家更關注哪些方面?調查顯示,產品品質(62.2%)及安全認證與生產標準(60.9%)排在前兩位,獲選率均超過六成,還有57.6%的受訪者會關注產地真實性與地理標識,47.8%的受訪者在意價格。
95后楊靜去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鄉村,做起了農產品的選品和銷售工作。從做農業相關研究的學生到農產品“選品官”,這次“跨界”讓楊靜覺得既新奇,又充滿挑戰。“做研究時,考慮的是怎么把農作物產量提上來,把控好品質,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消費者的喜好,怎么把產品推出去。”楊靜覺得,“土特產”的品質和地理標識很重要,消費者需要知道這些產品的原產地是哪里,是否綠色健康,這也是她在選品和銷售環節格外注意的方面。“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很注重情緒價值,所以我們在把農產品推出去的同時,也會講清楚這款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有哪些技術創新,讓大家看到科學研究給農業帶來的價值,講好‘土特產’背后的故事。”
受訪者在購買“土特產”時關注的方面還有:品牌知名度(36.9%),包裝實用性與特色設計(36.3%),文化內涵(27.8%),用戶評價及口碑(27.7%),物流便捷性(22.8%)。
參與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0.6%,95后占21.8%,90后占38.7%,85后占16.2%,80后占10.6%,其他為2.1%。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6.0%,二線城市的占37.5%,三四線城市的占21.9%,縣城或城鎮的占3.8%,農村的占0.8%。
#讀數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