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電詐,為什么只騙中國人,很少聽到騙歐美人?
照說歐美人比中國人更有錢,更好騙,那為什么緬甸園區(qū)的人不騙他們的錢,偏偏要騙中國人的呢?
有句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緬甸電詐,這是中國吃中國了。
其實,電詐這么高智商和高技術含量的行業(yè),不是緬甸本地農民能搞明白的,現在很多在那里搞電詐的還是中國人,屬于中國人騙中國人。
只不過他們利用了緬甸當地勢力的庇護,說到底,第一批搞電詐的是主動去緬甸,希望一夜暴富的中國人。
這些人很多普通話都說不利索,帶著一股濃濃的地瓜腔,至于英語那幾乎是一竅不通。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騙騙中國人還行,要靠三寸不爛之舌騙歐美人,那英語關就是最大的攔路虎。
當然,最近這幾年,緬甸電詐的“商業(yè)模式”也在進化,詐騙領域開始從中國,擴展到韓國日本。
所以在緬甸電詐園,也有一些日本人韓國人被拐騙過來,這些人就是專門用來騙他們自己日本韓國同胞的,果然是點對點精確制導。
但要招聘或拐騙歐美人去搞電詐,他們一則也不知道咋去找人,二則和歐美人不是一個文化區(qū)域,交流成本很高。
再加上歐美信息保護得比較好,在歐美黑市,獲取個人信息的成本高昂,甚至比電詐本身的利潤還高。
電詐分子很難搞到他們七大姑八大姨的信息,來裝瓷套近乎,想詐騙他們事倍功半,還不如騙中國人來的直接爽利。
另外,電詐分子對中國人的心理已經摸的很熟,知道用啥話術能打動,每個騙局從開始、發(fā)展到高潮到最后收網,幾乎環(huán)環(huán)相扣、精細設計。
這一套久經實戰(zhàn)檢驗,用于國人屢試不爽,但用于歐美文化圈子,卻往往隔靴搔癢,風馬牛不相及,起不到作用。
所以,據說緬甸電詐園里,以前也有做歐美區(qū)域的,但費老勁卻不賺錢,很多電詐老板最終都改做中國區(qū)域。
當然,這也不是說,歐美人就天生對詐騙免疫,換個地方,他們一樣被騙到褲子當掉。
比如,現在有些地方是針對歐美人搞詐騙的,這方面有英語優(yōu)勢的阿三最牛。
話說印度幾乎承接了所有主要英語國家的電話呼叫中心,雇傭超過120萬。
憑借這一產業(yè)的特殊資源,印度隨之滋生了一個龐大的“電詐帝國”,專門針對英語國家里最有錢的群體——美國公民。
他們經常冒充美國執(zhí)法部門的官員,比如警察、比如征稅員,靠著蹩腳的印度英語在電話里一頓恐嚇,就讓美國人乖乖付錢。
根據不完全的統(tǒng)計,光是在2022年一年里,美國公民因網絡電信詐騙損失了超過100億美元(約合714億元人民幣)。
墨西哥人偶爾也參與其中,但他們歷史上長期搞DP生意,來錢簡單粗暴,路徑依賴慣了,懶得做這種需要費盡心思的生意。
除了緬甸,還有一個全球詐騙中心正在興起,那就是迪拜,這些詐騙集團的背后控制者,還是以福建人為主,以及河南人和遼寧人。
有時候,真是老鄉(xiāng)老鄉(xiāng),背后一槍,最危險的人往往是你最熟悉的人??!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緬甸還是迪拜電詐分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普遍不愿意騙北京和上海人。
因為北京和上海作為中國的一線城市,居民普遍具有較高的警覺性和防范意識,這使得詐騙難度大大增加。
相比之下,他們更愿意騙那些更傾向于選擇那些防范意識較弱、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qū)進行詐騙活動。
所以,說到底,要防止電詐,固然要依靠國家大力打擊,同時咱們同胞們提高防騙意識也極為重要。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利益驅動下,類似騙術層出不窮、不斷迭代。
如若不心存警惕,難免會有一款適合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