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打麻將嗎?
你了解這項中國“國粹”嗎?
在上海,墨西哥姑娘
卡門(Carmen Yadira Hernandez Osuna)
不光在牌桌上大殺四方,
還組起了麻將培訓局
教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學生們
一道搓麻將,
不賭錢,只為“祛班味”,尋快樂!
卡門(左二戴發箍)和來學習麻將的老外們
中文都不認識的老外們,
卻能聽懂條、筒、萬,
碰、胡、杠也打得飛起
誰能想到,
墨西哥女孩學中國麻將
竟然師從意大利男孩
卡門的老師是她的前男友,
一開始,她只是在旁“觀戰”,
上手學習后,好像頗有天賦,
打了三四圈,就弄懂了基本規則。
“麻將的規則并不復雜,
其實很好理解。”
卡門說,掌握了規則后,
她對麻將充滿熱情!
反倒是發音有些難住了她,
當時她一句中文也不會,
因為麻將,慢慢學會了
“東風”“西風”“條”“筒”“萬”的發音
一次春節回家時,
卡門特地從中國
帶了一副麻將牌回家,
興奮地教家里人如何玩,
他們立刻愛上了這項游戲。
卡門意識到:
麻將并不僅僅屬于中國,
它有潛力成為一種結識新朋友、
跨文化交流的工具。
身邊想學麻將的朋友越來越多,
卡門干脆組局
辦起了“麻將培訓班”。
對麻將毫不了解的新手,
也可以來體驗學習,
學費只需一杯咖啡的價格。
每次的“麻將之夜”
都像一個迷你世博會,
俄羅斯、美國、南非、卡塔爾……
五湖四海的年輕人
被136張牌吸引到一起,
甚至還不乏咱中國人。
(小儂科普:廣東麻將就是136個,
而非通常打的“144號文件”)
“中國的麻將有很多版本,
我之前遇到一個四川人,
他會的是川麻,
而我們這里教的是廣東麻將。”
卡門說,麻將真的是一個
學會了很容易“上頭”的游戲,
“我的一些朋友回國前
甚至特意買了一副麻將牌帶回家!”
卡門發現,
初學者最容易感到困惑的是
贏牌時的積分規則,
比如廣東麻將三番起胡,
混花色的順子不計番,胡不了,
這著實把不少新手繞暈了。
為了讓大家更快“入坑”,
她自己繪制簡化版的規則紙張,
把常見的中文數字、符號一一標注,
并配上英文注釋。
“邊玩邊教,這樣大家就能更熟練
更有信心啦。”卡門說。
經常搓麻的朋友肯定知道
一張四方桌上,
每個人的座次也很關鍵!
誰坐莊、誰當對家、誰當下家,
講究可不少呢!
為了保障游戲公平公正,
卡門別出心裁地準備了
麻將造型的巧克力,
既是決定座位順序的小道具,
也讓每個人嘗到點小甜頭。
“把游戲變得更有儀式感,
也讓大家更期待每一次的聚會。”她說。
她說,雖然自己對“發財”、“中發白”
等字牌背后的中國文化含義
了解不多,但她能感覺到,
麻將中蘊藏著一種特別的社交氛圍:
“麻將不只是玩游戲,
也是學習中文、
了解中國人交流方式的好機會。”
除了學習教授麻將,
卡門也把墨西哥的傳統游戲
Lotería(墨西哥賓果)
介紹給中國朋友。
它和麻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是墨西哥人家庭聚會時的必備游戲。
在上海財經大學讀碩士時,
卡門就把這個游戲
分享給了身邊的中國同學。
“他們努力嘗試用西班牙語
念出卡片上的單詞,特別有趣。”
她回憶說。
這種雙向的文化傳遞,
讓她在異國他鄉
找到了歸屬感和樂趣。
嘿嘿,以牌會友
看來是世界通行法則嘛。
中國麻將這門“國粹”的魅力,
連不少外國朋友都一頭扎進來,
你呢?有沒有被這種方塊之間的
智慧和樂趣征服?
下一局,準備找誰開杠?
【儂好上海·小鹿原創編輯】
儂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不授權二次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