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6月17日至20日,新西蘭總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率代表團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拉克森自上任以來的首次中國之行。此次訪華正值中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啟第二個10年之際,中新教育合作是此行的核心議題之一。在全球教育變革與數字轉型的背景下,中新將攜手推進更高質量、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教育協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國際教育合作典范。
“歡迎更多中國學生前往新西蘭留學”
6月19日,拉克森總理一行來到上海復旦大學,與復旦大學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拉克森在復旦大學的講話中表示,新中兩國高校長期保持穩定且富有成效的合作,為雙方在教育和科研領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他強調,教育的核心是人,新中兩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在雙方之間建立終身聯系,影響深遠。拉克森高度贊揚教育在增進兩國人民友誼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堅信當代學生是未來的創新者、商業領袖和變革者。
“面對當前全球變局,新西蘭愿與中方開展穩定且富有成效的合作,而教育是實現這一愿景的重要支柱。”此次拉克森訪華,促成了一系列具體合作協議的簽訂與合作項目的落地。拉克森宣布,新西蘭將于今年10月在北京與中國共同主辦第二屆“新西蘭-中國教育發展論壇”,此次論壇是第26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西蘭將擔任本屆年會的主賓國。
6月20日,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簽署協議,正式確立新西蘭作為第26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主賓國的合作安排。拉克森與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局長阿曼達·曼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楊軍共同啟動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主賓國系列活動。
此外,拉克森還見證了多項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分別與浙江傳媒學院、鄭州大學、煙臺大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新西蘭國立理工學院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新西蘭尼爾森馬爾伯勒理工學院與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新西蘭UP教育集團與北京十一學校、杭州第二中學、伊頓善育集團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這些合作將有力推動兩國教育機構間的長期交流與發展,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新西蘭將為更多中國學子赴新學習創造便利條件。”拉克森在復旦大學的講話中回憶起20世紀90年代自己學習漢語的經歷,感慨當時缺少練習伙伴。“新西蘭年輕人積極學習中文,可以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從文化和思維方式角度促進兩國溝通,為未來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拉克森說。
“三兄弟教育合作項目”深化中新教育合作
中新兩國在教育合作中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共贏的理念,“三兄弟教育合作項目”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三兄弟教育合作項目”是在我國教育部與新西蘭教育部共同推動下,于2005年開始設立的三方合作模式。“三兄弟教育合作項目”意指一所新西蘭高校與兩所中國高校的全方位合作。該項目采用獨特的三方合作模式,即新西蘭高校聯合中國“雙一流”大學和中國地方高校,共同推動兩國教學科研發展,促進科研合作與人才交流。
2025年正值中新“三兄弟教育合作項目”20周年。20年來,項目合作領域從最初的生態環保、畜牧農業等傳統領域,逐步拓展到生物醫藥、遺傳育種、智慧農業、教育數字化治理等新興領域,并在相關領域形成了多個示范性成果。
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清華大學、林肯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共同開發的“WildAtlas虛擬國家公園導覽系統”,成為教育、科研與產業聯動的典范;在醫學及生物科學領域,奧克蘭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和新疆大學合作的癌癥免疫療法項目,在抗體藥物、生物大分子遞送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在文化交流與融合方面,梅西大學與北京交通大學及貴州大學合作開展的苗族語言保護項目,不僅推動了學術研究,還有助于保護和傳承中國西部的瀕危語言和文化多樣性。
訪問期間,拉克森宣布了2025年“三兄弟教育合作項目”基金的獲獎名單:奧克蘭大學與杭州師范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成為教育領域合作伙伴;奧克蘭大學與同濟大學和南開大學成為可持續發展領域合作伙伴;奧克蘭理工大學與長安大學和長江大學成為科學領域合作伙伴。
拉克森表示,“三兄弟教育合作項目”在過去20年間,已支持環境科學、能源和健康等關鍵領域的100多個合作項目。未來,該項目將進一步產生實際影響、深化合作,并建立更強大的國際網絡。
互利共贏的全方位合作體系
中國與新西蘭自1972年建交以來,雙邊關系持續健康發展。教育合作作為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從淺層到深入的發展歷程。經過50年的發展,中新教育合作已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機制完善的全方位合作體系。
20世紀70年代中期,新西蘭大學接待了首批經由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出國的學生。近年來,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增加了面向新西蘭大學提供的獎學金。在新西蘭的8所大學中,有6所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簽署了合作協議,以便中國公民有機會申請獎學金,前往新西蘭攻讀博士、聯合博士以及作為訪問學者在新開展研究。
2002年成立的中新教育聯合工作組磋商機制,是中國與其他國家教育部建立的首個副部級磋商機制,旨在打造一個及時有效的對話平臺,促進兩國在教育、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2023年8月16日,中新教育聯合工作組磋商機制第十一次會議在新西蘭惠靈頓成功舉行,雙方就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語言教育、學生交流、海外學歷認定等重點議題開展了深入交流。
在合作平臺方面,北京大學于2007年成立了新西蘭中心,旨在促進兩國在科研、教學領域的溝通與合作,中心得到新西蘭外交貿易部與教育國際推廣局的支持。該中心初期由北京大學與奧克蘭大學合作建立,2014年擴展至新西蘭全部8所公立大學。2016年,北京大學與新西蘭大學委員會簽署《關于北京大學新西蘭中心繼續運作的諒解備忘錄》。2022年7月,新西蘭大學委員會與北京大學再次續簽備忘錄,共同慶祝中心成立15周年。
在合作辦學方面,兩國合作已超過20年。截至2025年5月,雙方經中國教育部批準的合作項目和機構總計超60個,其中包括44個學位級別的聯合項目和機構,以及18個副學位級別的聯合項目和聯合機構。這些合作廣泛覆蓋農業、理學、藝術、工程、商科、健康科學等多個重要領域。阿曼達·曼路表示,這類項目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學生可選擇在中國完成大部分課程,僅需赴新西蘭學習一年,甚至全程在本國學習,即可獲得兩國認可的學位。
跨國教育項目也為新西蘭高校帶來長遠效益。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國際部主任艾米·盧瑟福表示,合作辦學強化了高校的全球聯系,并提升了新西蘭教育的國際聲譽。隨著鄭州大學聯合學院等新項目的落地,更多中國學生得以在本土體驗國際化課程。新西蘭教育部預測,隨著兩國教育合作機制的不斷完善,未來5年內通過跨國項目入學的中國學生人數有望保持兩位數增長。這種模式既滿足了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也為全球人才培養提供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2017年3月,新西蘭與中國正式簽署《關于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安排備忘錄》,標志著其成為南太平洋地區首個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也是西方發達國家中的先行者。新西蘭與中國的教育關系長期穩固,這不僅為中國留學生提供了一個穩定安全的教育環境,也有助于實現兩國在教育領域的共同發展。中國目前是新西蘭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地,2023年新西蘭中國留學生總數達23907人,占國際學生總數的35%,居所有生源國之首。
此次拉克森訪華,不僅進一步深化了中新之間的教育戰略互信,更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為中國學生赴新西蘭留學開辟了更廣闊的通道。
“年輕人代表了未來。”拉克森寄語兩國青年學子時說,“你們的活力、熱情以及開放的心態,將塑造新西蘭與中國關系的未來,也會成就我們這個世界的未來。”面向未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新教育合作必將繼續秉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原則,為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人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