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 國際移民組織(IOM)駐華代表李文出席由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和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2025全球人才峰會。關于進一步提升北京人才吸引力問題,李文代表表示,研究表明國際人才向往有魅力、宜居和可負擔的城市,尋求事業與生活的雙重滿足。北京可進一步強化城市品牌的塑造,彰顯其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的獨特優勢,提升自身吸引力。同時,北京的城市建設規劃應納入移民視角,教育、住房等政策以及公共設施建設應考慮移民的需求。此外,應加強外國移民在京就業、生活等各方面的數據收集與分析,為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優化提供支持。
在全球人才流動趨勢方面,李文代表強調,隨著人口結構變化,技術更新換代以及綠色科技的發展,全球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人才輸出國和接收國加強合作是實現可持續人才流動的關鍵,特別是在人才培養和社會福利銜接方面。為此,IOM在多國實施了“技能伙伴”項目,支持人才接收國和輸出國聯合開展職業培訓,在為接收國輸送符合需求的人才的同時,幫助部分技術人才留下為輸出國發展做貢獻,以緩解輸出國的人才流失。IOM還積極推動各國將移民社保可攜性納入國家政策框架,以及就此達成雙邊及多邊協議,確保移民在流動過程中,社會保障權益和既得福利不受損失。
On June 27, Ms. Li Wen, Chief of Miss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 Mission in China attended 2025 Global Talent Summit hosted by Alliance of Global Talent Organizations (AGTO) and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CCG). Regarding further enhancing Beijing's appeal to talent, Ms. Li Wen stated that research shows international talents are drawn to cities that are lovable, livable, and affordable, seeking both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fulfillment. Beijing could further strengthen its city branding by showcasing its vibrant cultural heritage alongside cutting-edg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innovation hubs. Meanwhile, migrants’ perspectiv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Beijing's city planning, such as urban design, education and housing policies, public space and amenities development, to ensure city development accommodates migrants’ needs. Additionall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nhanc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n foreign migrants' employment, liv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aspects in Beijing, to support the for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alent policies.
On global talent mobility trends, Ms. Li Wen emphasized that with demographic shift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the rise of green technologies, the world is facing severe talent shortages. Sustainable talent flows depend on strong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talent-sending and receiving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areas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ocial benefit portability. To this end, IOM has implemented the skills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multiple countries, supporting joint vocational training between receiving and sending nations. This not only provides receiving countries with in-demand talents but also helps some skilled workers contribute to their home countries' development, mitigating brain drain. IOM has also been working to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of portability of social security into national policy frameworks and bilateral/multilateral agreements, ensuring that migrants' social security rights and accrued benefits are protected during mobility.
文章選自國際移民組織,2025年7月1日
CCG 圖書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苗綠
圖書介紹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講述了苗綠博士作為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在個人成長、海內外求學、創辦智庫、國際交流、民間外交、為國家建言獻策等過程中的諸多故事與心路歷程。作為慕尼黑安全會議青年領袖代表,苗綠博士曾對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開啟 2021 慕安會第一問;她是比利時國王會見的七位全球青年領袖之一;她發起的“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推動了國際間青年的交流互鑒,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回信;她經常受邀參加國際高端論壇,在巴黎和平論壇、多哈論壇等重要國際場合,參與設置議程,打造國際交流新敘事,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智庫人的風采。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變遷與理論發展,從技術與人本等新的視角觀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總結了后疫情時代新型全球化具備的特征,然后對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史與現實進行了全面總結,用數據與事實說明,中國正在從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為反哺者,正在通過自身發展推動全球化進程,并嘗試承擔起更多國際責任,為全球治理創新貢獻方案。作者對全球化發展的理論和文獻做了梳理,回顧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書從第四章開始,兩位作者對中國推動全球化實現包容性和公平性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索,通過發揮中國的優勢和特點,讓中國為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基于長期的研究以及與國內國際、官產學各界有影響力重要人士的對話交流等,對中國的全球化發展路徑及全球治理創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國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三大支柱與七大路徑。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本書深度剖析了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變與抉擇,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影響。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程,展示了中國從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逐步轉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書中詳細探討了中國在貿易、投資、跨國企業崛起等方面的角色變遷,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紐帶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討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作者分析了中國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地位變化,風云激蕩中的中國外交,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在崛起的、更加一體化的亞洲中的角色。同時,還討論了中歐關系的發展與挑戰。第三部分審視了多邊主義面臨的挑戰和改革。書中探討了如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尋找自由貿易的發展方向,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通過這些討論,展示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編著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對話世界:理解新時代的全球化》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發展史”回顧了全球化的歷程,從古代貿易到現代經濟轉型,探討了全球化的起源與演變。通過與耶魯大學教授瓦萊麗·韓森、《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對話,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層次發展。第二部分“彌合全球不平等與赤字”探討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亞洲協會副所長溫迪·卡特勒等嘉賓,分享了他們對全球經濟不平等、貿易體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權力轉移與大國關系》分析了21世紀的權力轉移和大國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通過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等專家的對話,討論了大國競爭、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來。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編著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作為海內外決策層和廣大公眾理解中美關系時廣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對全球秩序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在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的對話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崛起、美國外交政策、美蘇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問題、新冠疫情及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全面、系統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看法;深入而透徹地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風險;坦誠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我向世界說中國》是由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和秘書長苗綠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國對外敘事及話語權重塑”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據悉,該書講述了全球化智庫近年來立足芒克辯論會、慕尼黑安全會議、巴黎和平論壇、達沃斯論壇等知名國際舞臺,與各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暢談國際時局與未來趨勢,回應各方對于中國的關切和質疑,詮釋中國的發展模式,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解,通過多層次、多主體、多元化、多渠道國際交流及傳播,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生動故事。同時,本書立足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傳播新格局,針對中國應當如何開展對外交流和傳播工作、如何創新外宣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