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基建的熱潮逐漸退去,許多已經完成的項目逐漸暴露出一個問題——越來越多的奇葩項目開始冒出來了。
最近,陜西咸陽的一項“乾陵武則天無字碑加蓋亭子”的工程,讓人忍不住捧腹。
這塊無字碑已經屹立千年,經歷了風風雨雨,如今卻要加蓋亭子來保護它,這到底是什么操作?
無字碑這么多年都安然無恙,怎么會突然需要一個亭子呢?
按理說,加個亭子水汽不流通,溫差一大,反倒可能加速碑的風化。
這就好像給滄州鐵獅子也加個“保暖衣”,結果反而讓鐵獅子銹蝕更嚴重。
難道這些專家打算讓武則天的無字碑,成為文物反向保護的又一個典型?
武則天的無字碑本意是讓后人自己評說,給它加蓋子,這不就成了某種“行為藝術”?
一塊碑的寓意是“頂天立地”,你偏偏給它蓋上個“屋頂”,這豈不是直接削弱了它的文化價值?
再從風水角度看,這個碑加蓋子,豈不是意味著“永無出頭之日”?
不僅影響了文化意象,甚至可能對當地官員的晉升路也有影響。
500多萬的工程費用,錢從哪里來?經歷了多少層層轉包?可想而知,實際用于工程的能有多少?
不僅如此,最近在福州市又曝出一個讓人憤慨的事——公園里種了幾棵“天價樹”,每棵竟然花了近80萬!
這樹的實際供應價不過3.8萬,但他們竟然開票80萬!
這簡直是明目張膽的“獅子大開口”。
而且,最荒謬的是,賬面上竟然以“0.1棵”的單位計量,故意把費用分攤,避免賬單顯得過于離譜。
你花了大價錢買樹,結果樹死了,賬面上就“平賬”了。
公款私用,玩得這么溜,不知道后續會如何處理。
希望相關部門能徹查,否則這些“黑洞”恐怕永遠都無法見天日。
大基建逐漸少了,沒項目怎么搞錢?
于是乎這些荒唐的項目就應運而生。
天價路由器、天價樹、無字碑加蓋,誰知道下一個奇葩項目會是什么?
也許,下一步就會看到“長城貼瓷磚”“珠峰裝電梯”,這種事,真不好說。
最終,普通百姓的錢就這么被吃干抹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