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女兆
曾經一度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摩托車,正在全國多個城市迎來“解禁”的曙光。
2025年北京摩展首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摩托車商會等單位聯合發布了一份《西安市摩托車發展評估與政策研究報告》。
報告對西安市摩托車解禁后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并建議各地區:
在“禁令”失效前,采取分類措施、變被動為主動的管理方式,對摩托車分等級、分范圍,或者在數量上逐步放開。
“禁摩令”的解除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
2017年,西安就率先解除禁摩令。之后,重慶、濟南、青島、廊坊在內的大批城市開始跟進調整摩托車的限制政策。
2024年下半年以來,鄂爾多斯、錦陽、信陽、西寧和大連等多個城市集中發布調整措施,出現了一波“摩托車解禁潮”。
為什么在全國有兩百多座城市參與,實施了40年的“禁摩令”,如今出現全面解禁的信號?
“禁摩令”,其實是一個很反常的政策。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產銷國,卻成為了世界上唯一大范圍禁摩的國家。
自1985年北京首先禁摩限摩開始,全國有近200多個城市跟進,這幾乎涵蓋了所有中大型城市。可以說,“禁摩令”是一個全國范圍實施的,已有40年歷史的政策。
當初為什么會實行“禁摩令”?從摩托車自身的屬性出發,這主要源于兩點:
第一,摩托車的污染大。不同于汽車,摩托車沒有尾氣處理裝置,這導致其污染巨大。摩托車的一氧化碳排放量達到了國IV標準的15倍以上,碳氫化合物超標排放在20倍以上。
第二,摩托車的安全性低。80年代的摩托車大多采用鼓式制動,緊急制動時車輪極易抱死,導致側滑、甩尾甚至翻車事故,在所有機動車中屬交通安全系數、安全性能較低的車種。如果說汽車是“鐵包人”,那摩托車毫無疑問是“人包鐵”。
此外,當初不法分子的“飛車搶奪”迫使大部分地方必須實行禁令。上世紀 90 年代末,摩托車曾因自身特性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犯罪“幫兇”。
摩托車因其體積小巧、機動靈活,犯罪分子駕駛摩托車作案后能迅速逃離現場,且摩托車低,即便丟棄也不心疼,加大了警方追查難度。
漸漸的,“飛車搶奪”升級成了“砍手黨”。為了遏制犯罪,“禁摩令”成為了迫切要求。
那么,今天為什么各大城市紛紛解除“禁摩令”?背后其實也是時代的變化。
首先是摩托車技術的巨大進步。一方面,摩托車的污染排放得到了控制,如今其污染只有燃油車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摩托車的ABS防抱死系統迭代升級并大量應用,車輛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大幅提升,事故率遠低于從前。
其次是中國社會治理的巨大變化。
如今的中國,走到哪里都逃不過天眼系統,再易于逃竄的交通工具也無法躲過警察的追捕。加上如今摩托車管理的三板斧:問題摸排、源頭查處和路面打擊,我們已經形成了對摩托車違法行為的閉環處置,有效降低了摩托車違法行為數量。
正是自身和外界的兩方面支撐,“禁摩令”的解除具備了基本條件。
2017年,西安市在“禁摩令”到期后選擇不再續期,成為推動解禁潮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禁摩令”的解除標志著城市的管理者不再將摩托車視為城市的“負資產”,而開始將其視為一種可治理、可共生的交通要素,并納入現代交通體系的規劃藍圖。
很多人發現,作為市民高效通勤的 “神器”,摩托車展現出無可替代的優勢。
圖源:《2024年度西安市摩托車發展評估與政策研究報告》
從工作日通勤高峰期行駛速度來看,摩托車工作日高峰行駛平均速度為26.0km/h,比路況平均速度快42.9%,可以顯著提升通勤效率。摩托車為通勤族,節省約30%的出行時間。
自從解禁“禁摩令”以來,西安的摩托車保有量從2017年的14.7萬輛一躍增長至70萬輛,有效分擔7.2%的短途通勤需求,使地鐵早高峰擁擠度下降5.8個百分點。
此外,摩托車還是物流運輸和城市韌性的交通工具,在外賣快遞和應急救援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
圖源:《2024年度西安市摩托車發展評估與政策研究報告》
與電動車相比,摩托車的續航能力堪稱 “碾壓級”:
一輛滿油的摩托車續航可達200公里,而滿電的電動車僅有50公里。
這一優勢讓外賣配送行業受益顯著,騎手日均節省40分鐘充電時間,配送范圍從5公里擴展至8公里,高峰期接單量提升約20%。
在應急救援場景中,摩托車0.7-0.9米的緊湊車身,使其能在狹窄巷道和擁堵車流中靈活穿行,尤其適用于老城區、城中村等復雜路況。
無論是地震后的交通癱瘓路段,還是火災現場的緊急救援,摩托車都能迅速突破重圍,將救援物資和人員第一時間送達災區,為生命救援爭取寶貴時間。
也是因此,管理者逐漸意識到,摩托車不是什么洪水猛獸,管得好,也可以為城市帶來積極變化。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需求巨大的產業,取消“禁摩令”對拉動消費、刺激內需也有很好的幫助。
摩托車的市場規模十分龐大,但長期以來卻處于被忽視的狀態。
為什么這么說?
要知道,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設備,可是僅次于汽車和商業飛機的全球第三大市場。
根據行業統計,全球每年摩托車需求量在5200萬輛左右,市場規模大概1萬億元,僅次于汽車的10萬億元和飛機的2.3萬億元。規模如此巨大,但摩托車受到的關注卻與行業體量完全不成正比。
做個對比:電動兩輪車的年出貨量是6000多萬輛,市場規模在1000億左右,中國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而1萬億市場的摩托車,中國卻只占到了全球30%的市場份額。
中國汽的亞迪、吉利、華為和小米,重卡的濰柴重汽,軌交的中國中車,客車的一通、三龍,船舶的中國船舶,都是全球響當當的行業話事人。
但摩托車呢?它的關注度甚至遠遠比不上電動兩輪車的雅迪和愛瑪。
國產的摩托車為什么不行?除了自身定位偏低端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國內市場不行,連年持續下滑。
“禁摩令”出行之前,摩托車一度是面子的象征,隨著城鎮化的需求銷量節節攀升。但是隨著“禁摩令”在全國的推廣,摩托車逐漸被電動兩輪車和小轎車所取代,國內銷量年年下滑。
圖:中國摩托車內外銷情況 資料來源:摩托車商會,東吳證券
可以明顯看到,中國摩托車的內銷從高于外銷變成遠低于外銷。中國摩托車產業的發展,逐漸依賴國外市場。
但我們都知道,目前國際形勢晦暗不明,出口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摩托車行業需要國內市場,需要減少對國外市場的依賴。
隨著各大城市紛紛解除“禁摩令”,摩托車消費需求,預計將迎來一次井噴式爆發的機會。
以西安市為例。自2017年解除“禁摩令”以來,西安市摩托車保有量總體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近4年更是保持著10萬輛以上的絕對增幅。雖然此后增速有所放緩,但在未來10年間仍會保持增長態勢。
圖源:《2024年度西安市摩托車發展評估與政策研究報告》
甚至,摩托車可以超越單純的交通工具范疇,憑借其獨特的文化屬性與社交功能,成為城市消費市場的新引擎。
西安騎行海報 圖源:《2024年度西安市摩托車發展評估與政策研究報告》
在西安,“禁摩令” 解除后,摩友社群呈現爆發式增長。
如今,超過100個摩友群聊活躍于社交平臺,匯聚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摩托車愛好者。
這些社群以車會友,依托西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周邊自然風光,組織各類騎行活動,將古城墻、秦嶺山脈等景點串聯成熱門摩旅路線,有力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景區等旅游產業的發展。
西安復古騎行 圖源:《2024年度西安市摩托車發展評估與政策研究報告》
隨著摩托車文化的繁榮,一系列衍生業態也應運而生。專業的摩托車俱樂部為騎手提供培訓、維修、賽事組織等服務;主題咖啡館、騎行裝備店成為摩友線下交流的聚集地;各類騎行活動、摩托車展覽吸引眾多愛好者參與,形成集體驗、消費、社交于一體的產業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讓許多摩友通過分享騎行生活成為網紅,他們的內容創作不僅收獲大量粉絲關注,更帶動了騎行裝備、旅游目的地等相關消費,創造出全新的商業價值。
作為曾被低估的消費領域,摩托車市場蘊藏著巨大潛力。
當然,摩托車 “禁摩令” 的解禁,絕非意味著管理上的放任自流。2016年,時任總理面對“禁摩令”的各種亂象曾指出:
政府必須要提高規劃、管理能力,決不能光圖省事:“一禁了之”。
如今,解除“禁摩令”也不能圖省事,“一解了之”。
解禁僅僅是第一步,如何讓摩托車真正蛻變為安全、高效、有序的城市交通“生力軍”,讓解禁帶來的紅利普惠大眾,才是城市治理者面臨的考驗。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巨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
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周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信號。
原價299/年,通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后窗口關閉
參考文章
1、央視網:多城解除“禁摩令”,新考題來了
2、大河報:西安摩托車解禁7年啟示:鄭州禁摩“松綁”還要多久
3、《西安市摩托車發展評估與政策研究報告》
4、錦緞研究院:萬億摩托車賽道,已經打贏“反內卷”戰爭
5、騰訊圖片、識廣:從致富象征到“飛車黨”橫行 摩托車呼嘯而過的30年
6、摩托吧:為何國家高層發話解禁,地方禁摩卻依然存在?
7、玩車情報:準許生產卻不給上路!為什么中國是全球唯一“禁摩”的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