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州地區的朋友來說,提起“禁限摩”這個話題相信會有講不完的故事,數不清的案例。
在相關部門“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下,摩托車在廣州大部分地區被帶上了“緊箍咒”,期間更是一度被冠以“五類車”稱呼。
早幾年,有自媒體放出消息“禁限摩高地”之一的廣州番禺將“解禁限摩”,消息一出讓廣州內外的車友和市民為之振奮,然而,消息很快被官方所辟謠。
但毫無疑問,廣州番禺地區的車友和市民對摩托車解禁限的期盼是不會磨滅,同時也有當地的熱心車友和行業內外人士多年來一直為摩托車解禁限發聲和站臺。
然而,就在近期,廣州番禺地區的車友反映廣州市番禺區啟用電子警察強化“禁限摩”執法一事在社會上引發了廣泛熱議。
▲圖為廣州番禺當地車友盤點歸納出的電子警察執法點
據說,有部分車友到廣州番禺區禺山西路摩托車一條街做常規保養的時候被電子警察拍攝到,刊發到網上引起了摩托車圈內外的廣泛熱議。
為此,日前,中國摩托車商會經深入調研與研討后向廣州市政府提出優化番禺區摩托車管理政策的建議。以下是商會的原文:
商會表示,目前番禺區“禁限摩”政策與電子警察執法疊加實施,在民生保障與交通治理平衡方面存在優化空間。摩托車作為經濟高效的中短途出行工具,出行受限使得小汽車等替代出行方式對道路資源的占用加劇,同時傳統摩托車經營商戶也陷入經營困境,部分從業者生計受到影響。
建議指出,近年來摩托車行業在環保與安全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革新。摩托車排放標準大幅提升,部分車型清潔度接近新能源汽車水平;安全性能方面,智能安全配置與電子輔助系統廣泛應用,事故風險率與普通家用汽車基本持平。而且,全國已有超60個城市放寬或解除摩托車限行政策,實踐表明合理解禁摩托車能有效優化交通結構、釋放城市出行活力。
基于此,商會建議以番禺區為試點,構建科學化、人性化的摩托車管理體系。具體措施包括實施分級路權管理,恢復摩托車上牌登記,完善配套管理體系,并開展區域試點推廣。
目前,達摩院沒有收到廣州番禺交警方面的官方回復函。
對于此事,我們也會繼續跟進,同時,我們也非常感謝中國摩托車商會的為廣州番禺“解禁限摩”發聲和站臺。
“萬事皆有因”,借著這次中國摩托車商會的介入契機,或許能夠讓廣州番禺區在執行“禁限摩”政策上有所松動和變化。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與我們交流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