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朗普犯下大錯,我外長登機離國,本次前往哪里?如果成功,又將取得怎樣的成效?
當下,外交部長王毅正在對歐洲進行訪問。本次王毅外長歐洲之行有三個主要安排:第一,出席于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第二,訪問德國并舉行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第三,訪問法國舉行中法外長會談并出席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新一次會議。這些有著怎樣的意義呢?目前看來,如果本次訪問成功,那么王毅外長斷的就將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后路。如何理解這一點呢?
特朗普已犯下一系列極其重大的對外戰略失誤,即是劇烈轉向。對于特朗普的意圖,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的說法最為接近真相,即是要收斂戰略資源,聚焦亞太,針對中國。但這一說法,只能說是最接近特朗普的意圖,也不算完全正確。其實特朗普轉向的根本原因,是為了解決美國政府的財政危機。
為什么說針對中國并非主要原因呢?因為當下特朗普對日本的態度和對歐盟幾乎是一樣的,不僅大幅加征關稅,還通過政治施壓的方式,讓盟友加大防務上的投入,為的就是讓美國盡可能少為盟友的安全投入過多的資源。試想,如果特朗普首要目標是針對中國,他又怎么可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日本和歐盟呢?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赫格塞思口中的聚焦國力針對中國,不過是為美國從歐洲和中東抽身所找的借口而已,雖然特朗普任內還是會加大在中國東南沿海挑釁中方的力度,但他并不打算將全部戰略資源投入亞太,他真正的目標始終是省錢。
但是這一戰略出現了兩個重大問題:第一,抽身沒抽干凈,要從歐洲抽身,結果俄烏未能停火。想從中東抽身,反倒被以色列拖入和伊朗的對抗當中;第二,因為劇烈轉向傷及盟友的利益,導致美國和盟友的關系出現了裂痕。
政治上的劇烈轉向是可能引發嚴重后果的。因此一些經驗豐富的政客,比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改革手段并不激進,而是一步一步來,觀察后果,避免引發難以控制的事態。特朗普就沒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當下,美國和日本、歐洲等國家或地區之間關系,開始出現問題。
當然,憑借美國在盟友當中維護了幾十年的權威,盡管特朗普這么胡作非為,但美國的盟友們此前還是想盡了辦法,試圖說服特朗普回心轉意,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歐盟。可是到現如今,特朗普就職已經快半年了,各國對特朗普的實際用意和一意孤行程度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說的簡單點,就是全球都已經收到信號,如果沒有中國的實力,指望特朗普改變主意,恐怕難上加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毅外長出訪歐洲,如果能和歐洲加深關系,未來即便特朗普或者繼任的美國總統改變當下的主張,他們后路恐怕也已經被斷了,未來,恐怕美國將有罪受了。當然,事到如今,歐盟是否愿意接受中方的誠意?其實還不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