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通過危險決議:允許自衛隊擊落“侵犯日本領空”的無人機,即便該行為不構成傳統意義上的“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日媒首相石破茂
表面看,這是一項“技術性防御新規”,但其背后實則充滿政治意味,尤其是對中國的戰略暗示愈發明顯。這項打破數十年軍事禁忌的決策,劍指中國在釣魚島空域的正常巡航活動。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媒體相關報道截圖
更令人警覺的是,執行該任務的主力:日本航空自衛隊南西航空方面隊,58%的緊急升空任務針對釣魚島方向。日本下達“開火令”,將東亞和平推向懸崖邊緣。
無人機成為開火對象
日本此次政策的本質在于有效、明確授權自衛隊對“入侵日本領空”的外國無人機,直接采取物理摧毀措施,這和此前政策相比是一次重大調整。
按照以往規定,即便是對非授權侵入的航空器,是否允許采取擊落措施,必須參照有無生命危脅和緊急避險等要素,并強調最大限度避免事態升級。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圖為無人機
而新規則首次排除這些限制,直接將“領空侵犯”的無人機,列為可擊落對象,使自衛隊擁有更寬泛的開火自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方面雖然沒有直接點名特定國家,但在政策解讀及媒體報道中,釣魚島方向、多次出現的中國軍用無人機活動,成為新規變更的直接背景。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日本軍機
由此看出,此次變動是對中國圍繞釣魚島空域持續巡航的回應,也可以認為是日方,軍事防線前移的表現。
數據揭示摩擦升級
2024年以來,東海空域軍事活動頻率持續上升,根據日本防衛省的官方年度數據,日本航空自衛隊當年共實施704次緊急升空任務,其中約58%任務指向釣魚島及其周邊空域。
南西航空方面隊作為日本,應對中方“空中威脅”的主要力量,承擔了主要的截獲和監控任務。同一時期,中國軍用無人機,在東海釣魚島方向的出動頻率,同比增長187%。
這包括“雙尾蝎”“無偵-7”等遠程無人偵察和情報平臺,通過高空長航時巡航,這些無人機執行戰略偵察和數據收集,為中國在東海方向的整體防御,和作戰準備提供支持。
面對中方高強度的巡航,日本空自頻繁派遣F-15J等主力戰機伴飛監視,提高應對效率,但隨之而來的機體老化、人員疲勞和維護壓力急劇增加。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空中的日本戰機
日本國防部評估稱,如果現行的高頻率攔截繼續維持,預計在2030年前,將提前退出現役47架F-15J重型戰機。
日本決策背后的多重動因
從技術層面說,日本戰機伴飛無人機,成本高不說,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無人機本身可多次反復投入使用,且自身不具備人員傷亡風險。
對日本而言,頻繁出動F-15J戰斗機執行無人機攔截任務,既加劇了戰機的磨損,也顯著提高年度維護預算,還削弱了整體作戰序列的充足性,以及應急反應能力。
此次日本新規帶有濃厚政治象征意味,借助自主國內立法,將釣魚島及其空域劃入“日本領空”,通過法律化操作,企圖鞏固對爭議島嶼的事實控制和主權宣示。
這種做法與國際法上,中日爭議島嶼的歸屬現實相抵觸,也有可能為今后在釣魚島空域的軍事強硬行為,提供政策依據和輿論支持。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圖為釣魚島
在這一點上,日本為自衛隊賦權擊落無人機,不僅是軍事技術調整,更是在地區主權博弈中的策略升級。
中日軍事力量對比與東海空域對抗趨勢
日本航空自衛隊主力為約200架F-15J,開展高強度升空監視后,不得不面臨過早退役和維護負擔翻倍。中國方面,則已實現第四代、第五代戰機批量化列裝,機隊規模顯著擴大。
而且中國在無人機領域技術水平發展迅速,不僅可以派遣高空長航時大型無人機,執行戰略偵察,還可通過協同預警機、電子對抗平臺的綜合體系,統籌遙感情報等任務。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日本為自衛隊賦權擊落無人機,是在地區主權博弈中的策略升級
中國無人機依托于陸海空一體化數據鏈支撐,在東海釣魚島以外海域,進行多樣化分布式巡航。這些平臺可對日方空防,進行壓力測試,積累目標識別、作戰響應等多種數據。
日方雖不斷增加宙斯盾系統、岸基反導導彈、F-35B等現代化裝備,但其航空力量面臨的消耗態勢依然嚴重。
以往,日本多采取伴飛、監視和電臺警告方式,應對中國機群和無人機巡航。新規實施后,一旦在釣魚島空域發生擊落事件,將極易引發后續的軍事響應和不可控升級。
中日現有的防控機制與熱線聯絡,尚不足以消除因誤判或決策失衡,帶來的局勢外溢風險。高強度攔截加劇軍事對峙態勢,任何擦槍走火事件都是現實可能。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日本戰機編隊
安全防線邊界不斷前移,風險隱患增大
中日圍繞釣魚島空域的力量競逐,進入無人體系主導的新階段。日本項目短期內難以改變自身技術劣勢,與裝備老化現狀,長期來看,也很難全面制衡中國體系化空中力量。
一旦日本實施新規,對中國無人機開火,則將很快引發軍事對峙升級,隨時可能延伸至雙方的地面與海上平臺。
日本在政策上強化自衛隊權力擴張,背后既有本土防務技術,掙脫成本壓力、節省資源的考量,也有以案例化推進實際控制的戰略路徑。
在中方看來,這不僅是對釣魚島主權的直接挑戰,也是區域安全架構的不確定因素擴散點。東部戰區、南部戰區等,已部署完整的指揮體系和反擊網絡,為東海、釣魚島等一線區域的安全防控提供支撐。
日本針對自家航空自衛隊承受的現實壓力,進行政策修訂,但背后的戰略用意、法律風險和地區安全影響極為復雜。
釣魚島空域已然成為新一輪中日力量博弈,和東亞安全動態的關鍵區塊,圍繞無人機的攔截與擊落權爭議,使未來局勢走向極具變數和高敏感性,任何單一事件都可能帶來局面巨變。
日本要開火了?允許自衛隊擊落中國無人機,釣魚島空域恐再起波瀾
中國戰機
信息來源: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5年4月11日 關于“日本防衛省:日戰機2024年度緊急升空704次,針對中俄次數最多”的報道
中時新聞網2025年7月1日 關于“日允許自衛隊擊落侵犯領空無人機”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