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限將至,美國還是談不攏!
平時最聽話的日韓這次竟然集體"翻臉",印度也跟著硬剛到底,特朗普急得趕緊對中國服軟。
這些國家怎么突然這么硬氣?特朗普這次讓步又打什么算盤?
作者-山
美國這回真慌了
特朗普這回是真慌了,對中國連著退了兩大步。這兩手牌一出,明眼人都看出美國是在求和了。
第一步棋,美國政府取消了對華出口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的禁令。西門子公司那邊已經證實,收到了政府通知,第一時間就恢復了中國用戶的權限。要知道,這些芯片設計軟件可是美國一直握在手里的"王牌",現在主動松手,說明壓力確實不小。
第二步更狠,美國取消了對華乙烷出口的限制。幾大能源巨頭都收到了政府的通知函,可以正常向中國出口了。乙烷這東西,是中國光伏和塑料產業的關鍵原料,美國之前卡得死死的,現在突然放開,這不是明擺著在示好嘛。
還有幾天90天就到期了,美國那點稀土庫存根本不夠用,這不是要了老命嘛。中國控制著全球90%的稀土分離產能,特別是鏑、鋱這些關鍵材料,美國的軍工和高端制造業全指著這些東西呢。庫存見底的時候,再硬的骨頭也得服軟。
美國貿易部長這次倒是說得挺直白,稱這是出于"信任中國能履約"。拉倒吧,誰信啊?這明明就是被逼到墻角了,不得不拿出點誠意來。特朗普意識到大事不妙,只能選擇暫時穩住中國,避免腹背受敵的尷尬局面。
美國怎么會突然這么低頭?說白了,就是被盟友們給逼的。
盟友們這次是鐵了心
日本那邊,石破茂是真的硬氣。面對特朗普威脅要征收35%的高關稅,這位日本首相直接懟回去:"與其揮舞關稅大棒,不如通過公平貿易維護國家利益!"
這話說得夠直接,就差沒指著鼻子說"別老想著收保護費"了。
日本人這次是認真的。汽車產業是日本的經濟支柱,特朗普偏偏要拿25%的汽車關稅來威脅,這不是踩到人家的命門了嘛。
石破茂也不傻,直接擺明態度:日本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國,給美國創造了最多的就業崗位,憑啥還要受這種威脅?
韓國那邊更有意思。李在明上臺一個月,就公開喊話要和中國搞好關系,這不是明擺著不給美國面子嘛。
7月3日那場新聞發布會,李在明當著記者的面強調:"我將盡快改善中韓關系!"這話一出,華盛頓那邊的臉色估計都綠了。
和尹錫悅時期的"美韓蜜月"比起來,現在的韓國就像換了個人。李在明搞的是"實用外交",說白了就是誰對韓國有利就跟誰走,不會再一味地討好美國。
韓國官員近期多次表態,要簽訂"互利互惠"的貿易協議,絕不犧牲韓國利益來換取美國的好臉色。
印度那邊說得更明白。外長蘇杰生直接表態:"中國是印度重要的貿易伙伴,我們需要與中國保持穩定關系。"這等于是當著美國的面,給中印關系背書了。
莫迪政府很清楚,美國希望印度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但新德里方面堅持自主決策,誰都不能讓我們當棋子。
俄羅斯更絕,直接和中國越走越近。中俄能源貿易越做越大,俄羅斯那邊甚至放話:中國想要多少能源,我們就給多少。特朗普想通過拉攏普京來對付中國,現在看來就是癡人說夢。
這些反應看著突然,其實都有道理。
算算這筆歷史舊賬
還記得當年那個《廣場協議》吧?日本被美國坑得那叫一個慘,經濟一蹶不振到現在,誰還愿意再上當?石破茂這一代日本政治家,親眼見證了日本經濟從巔峰跌落的全過程,對美國的"好意"早就免疫了。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說要幫日本"調整匯率",結果呢?日元大幅升值,出口貿易受重創,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這個教訓太深刻了,現在美國又想拿日本的汽車產業開刀,日本人能答應才怪。
韓國人精明著呢,看明白了把雞蛋都放一個籃子里有多危險。過去幾年,韓國為了配合美國在半導體和造船業上針對中國,結果自己的對華貿易也受了影響。李在明上臺后,馬上調整策略,要搞多邊外交,不能再讓韓國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印度的算盤更精。莫迪政府知道,美國想讓印度做制造業轉移的接盤俠,但條件苛刻得很。農業和乳制品市場開放?那是印度的兩條"紅線",絕對不能碰。蘇杰生說得很明白:"世界要復雜得多,我們的利益遠不止設計一個國家。"這就是在告訴美國,別想讓印度當你的專屬小弟。
經濟學家都在說,這年頭還搞單邊主義那套,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想搞經濟脫鉤?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嘛。智庫報告顯示,美國在稀土依賴上的戰略脆弱性,恰恰暴露了單邊主義政策的根本缺陷。
國際貿易專家分析,特朗普這次讓步反映出美國貿易政策的根本性轉變。從咄咄逼人到主動示好,這個180度大轉彎,說明美國終于認識到,在全球化的棋盤上,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明白了這些道理,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了。
這場戲怎么收場
特朗普現在就想騎虎難下,延期吧顯得沒威信,硬來吧又怕真的把盟友都得罪光。7月9日這個期限,本來是給各國施壓的,現在反倒成了自己的緊箍咒。
他面前就兩條路:要么取消所謂的"對等關稅",承認這場貿易戰打敗了;要么再次延長談判期限,但這樣一來,全世界都能看出他的心虛。不管選哪條,特朗普的臉面都要丟光。
咱們手里那些稀土,現在就是王炸級別的底牌。美國軍工企業離了這些關鍵材料就玩不轉,F-35戰斗機、愛國者導彈系統,哪個不需要中國的稀土?現在美國主動示好,說到底還是被這張牌給震住了。
更要命的是,日韓俄印的立場讓美國意識到,單邊施壓已經失效。傳統的"胡蘿卜加大棒"那套,在多極化的世界里越來越不好使了。各國都有自己的算盤,都要為本國利益考慮,憑什么要為美國的霸權買單?
世界正在變成多極格局,美國一家獨大的日子怕是要到頭了。歐盟那邊也在搞戰略自主,拉美國家向左轉,非洲在尋求更多發展伙伴。全球治理的話語權正在重新分配,美國想繼續當全球老大,難度越來越大。
這出大戲最后怎么演,還真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中國已經掌握了更多談判籌碼。稀土這張牌,制造業的完整產業鏈,龐大的國內市場,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優勢。美國想重回談判桌,就得拿出更多誠意來。
結語
這場博弈說白了就是一個道理:時代變了,還想用老一套收保護費的把戲,注定要碰壁。美國越是想當老大,盟友們反而越想要平等。
單邊主義和多邊合作,零和博弈和合作共贏,這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在交鋒。當美國還在用冷戰思維搞對抗時,世界已經選擇了開放包容。
你覺得特朗普最后會選擇硬撐到底,還是繼續服軟?這種多國博弈的格局,對咱們普通人有啥影響?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