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寧夏,有你更精彩
寧夏縣城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隨著城鎮化的加劇,區域城市的虹吸作用,大量的人口向銀川聚集?;蛘咄霞規Э?,或者直接安居銀川。所以,這些年銀川的人口增長很快。
威記到寶湖片區親戚家,進入小區的時候看到,小區里的小朋友實在是太多了。滿眼望去,都是學齡兒童或者幼兒園的小朋友。推車推的,懷里抱的,手上拉的,在后面追的,或者幾個小朋友自己玩樂等等,好不熱鬧和充滿生氣。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幫帶孩子,兩口子上班。而聽大人們講話,都不是老銀川的聲語,讓威記感覺“老銀川”似乎都很陌生了。
確實,銀川已經不再是那個熟悉的銀川。
而縣城也不再是那個縣城。
去到寧夏一些縣城,看著雖然有些冷清,可是對人口變化沒有那么明顯的感受,只有當地幼兒園的停辦才明白無誤地顯示了“人口減少”這一特征。尤其是“年輕人的減少”更為凸顯。
比如說,涇源縣教育體育局在6月26日,發布了一則“關于涇源縣智慧樹民辦幼兒園終止辦學的公告”,其中提到智慧樹民辦幼兒園終止辦學時間為2025年7月15日,同步注銷涇源縣智慧樹民辦幼兒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這也意味著涇源縣最后一所民辦幼兒園也即將終止辦學了。
其實也好理解,年輕人少了,幼兒自然就少了,那些靠人數支撐的民辦幼兒園停辦,也就順理成章,其中充滿多少無奈和不舍,或許看在眼里的很多人也能感同身受。
比如固原原州區教育體育局在昨天也發布了一則公告說,8家民辦幼兒園停止辦園。它們都是“主動申請停止辦園”,原因是:“因受場地、生源下滑、資金投入限制”。
不管哪種說辭,其實都在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減少,年輕人減少”。
這樣的情況之下,回鄉的年輕人顯得尤為“珍貴”和重要。
回鄉的年輕人中的許多人,曾在北上廣深或者銀川等省會城市漂泊多年,如今卻因為種種原因選擇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有人是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有人是被家鄉的創業政策吸引,還有人只是厭倦了大城市的喧囂,想尋找一種更簡單的生活。
這些年輕人的回歸,給冷清的縣城帶來了一絲活力。街角新開的咖啡館、改造后的老宅民宿、直播帶貨的本地特產小店,都是他們留下的痕跡。然而,這種改變仍然顯得杯水車薪。
幼兒園的關閉只是人口流失的一個縮影,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即便有人回來,也難以扭轉整體的趨勢——年輕人依然在向外流動,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認識一位回鄉創業的年輕人說:“我們回來,是想讓家鄉變得更好,但也常常感到無力?!彼麄兠鎸Φ牟粌H是市場的狹小,還有配套設施的不足、資源的匱乏,甚至是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阻礙。比如,許多父母仍然希望孩子能去大城市發展,認為留在小地方“沒出息”。這種觀念讓年輕一代的回歸變得更加艱難。
或許,真正的問題不在于有多少人回來,而在于這片土地能否提供足夠的可能性,讓年輕人愿意留下。這就需要地方和年輕人形成一種合力了,因為年輕人有些想法,有闖勁,很多時候,更需要一些支持和支撐。作為地方,想發展,其實缺乏的不是想法和規劃,缺乏的是實施這些想法和計劃的人!
簡單點說,回鄉的年輕人,像是荒漠中的綠芽,倔強地生長著。他們的存在,讓縣城多了一點希望。但要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需要的不僅是幾個人的回歸,而是一整個生態的改變。
最為基礎的,是善待這些回鄉的年輕人。
這里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通過“點贊”給威記鼓勵吧↘↘↘
看完點個分享給更多人再走,謝謝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