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綿延2132年的封建王朝,共有494位皇帝。要說皇帝的寶座,可不是那么好坐的,其中的風險,對于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清楚。
據統計,皇帝的平均壽命遠不及平民的平均壽命。有人反駁了,說皇帝每天養尊處優,山珍海味的供著,壽命怎么會那么那么低?這就要提到前面說的當皇帝的風險了。
如果你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比如說清朝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的勤政是世人皆知的,但像他那樣的好皇帝卻只在位14年便暴斃身亡。我們都知道,雍正時期,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雍正常常批閱奏折直到深夜凌晨,甚至有時徹夜不眠,第二天照樣早朝,與眾臣議論國事。話說清朝皇帝的勤政是有目共睹的,但像雍正那樣也是少見,他著實是累死的。
如果你是一個昏君,那么只是貪圖了一時痛快,國家大事根本就不關我事了,那么你離亡國就不遠了。
封建王朝流行農民起義,當然如果你是開國之君還好,由農民起義推翻腐朽暴政,你的人生經歷也算是一部奮斗史。而如果你是末代皇帝,不管是你自己的原因,還是你前任的原因,總之要你命的人已經要打到家門口了,而你無力反抗,此時你應該怎么抉擇。
其實中國古代的幾位皇帝已經給出了答案,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四位著名的逃跑皇帝,看他們是怎樣用生命在奔跑,怎樣跑出新高度的。
第一位: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年輕時還算是一位好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在經過了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則天后,使大唐的開放程度更加難以想象。那時是真正的萬國來朝,大唐的繁榮達到了頂峰。
可是“物極必反”這個詞用在李隆基時期的唐朝似乎再合適不過了。李隆基遇到了楊玉環,又招來了安祿山。于是“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玄宗只顧著談情說愛而懈怠了朝政,也培養了安祿山的野心。
安史之亂,使都城長安盡毀,大明宮被燒為灰燼,再也無法恢復。
玄宗帶著楊貴妃,從長安逃到了成都。雖然躲過了一劫,卻又遭遇太子逼宮,致使楊貴妃身死。
晚年的李隆基回到長安后被太子軟禁,在破敗的大明宮郁郁而終。
第二位:宋高宗趙構
靖康元年,金國擄走了徽欽二宗,標志著北宋的滅亡。
注意,大宋朝分南北,那么南宋的第一個皇帝是誰呢?是趙構。
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正是有了他,宋朝才不至于徹底滅亡。雖然失去了半壁江山,但是依然讓宋朝延續了一百多年。
那么他有什么過人之處呢,首先就是他跑得夠快。
金兵的進犯速度之快,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金兀術有一句話“搜山撿海捉趙構”。趙構逢打必跑,甚至從杭州跑到了東海,乘船都要與金兵周旋。這樣看似丟盡了顏面,不太光彩,卻使大宋王朝得以延續,趙構真正是在用生命在奔跑啊。
第三位,清朝咸豐帝
要說清朝自道光皇帝之后的幾位,是個頂個的短命皇帝。當然不能算溥儀了,他在位的時候,直接就亡國了。
咸豐帝是清朝出現的第一位逃跑皇帝。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對紫禁城大肆搶掠,清朝可謂丟盡了顏面。而他卻逃到避暑山莊繼續享樂,完全沒有想過世態的嚴重性。直到最后,英法聯軍一把火燒了圓明園,無數珍寶被搶劫一空,他才醒悟。哦,原來侵略者都沒有一個好東西。可是為時已晚,他內憂外患,26歲便憂憤而死。
第四位,明永歷帝朱由榔
崇禎皇帝自縊梅山,李自成打入北京城,標志著大明王朝的滅亡。
可是它真的亡了嗎?崇禎不愿意南遷,可是他的許多兄弟卻不這么想,他們在南方建立了諸多南明小朝廷,與清軍繼續對抗。據說最后一支反抗力量,直到雍正年間才被徹底剿滅。
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永歷帝朱由榔了。他的力量自然是難以與清軍鐵蹄相抗衡,于是他與清軍打起了游擊戰。
當然是打不過就跑啊,只要保住自己的有生力量就行了。
就這樣他從廣州,跑到貴州云南,又經云南跑到了緬甸,真可謂九死一生,跑出了天際。
只可惜,他跑到緬甸,也沒得善終。最后他被云南王吳三桂抓住了,當即斬殺。
所以小編認為,國事很重要,皇帝需謹慎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