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市5公斤米價漲到4280日元,比去年貴了一倍多。
主婦們攥著購物清單直嘆氣,便利店飯團也悄悄漲了價。有人從韓國背米回國,有人蹲守超市等限量。
這波米價飆升,到底咋回事?2023年夏天熱得反常,水稻灌漿期被高溫打亂。北海道低溫、九州干旱,多地稻子減產又降質。
旅游業復蘇后,外國游客搶著吃壽司,米需求突然冒尖。日本政府急了,3月投30萬噸儲備米,結果效果不咋行。
最新數據說,前兩批儲備米里,只有7.1%進了超市貨架。剩下的95%去哪了?
全被農協競標買走了。經濟學家直搖頭:“農協壟斷買米,定價還能由著它?
”“減反政策”影響還在,六成水田種稻,四成改種或休耕。農民平均69歲,年輕人不愿種地,種稻人越來越少。
進口米關稅700%,每年只讓進10萬噸,根本不夠填缺口。
一袋米,兩袋米,超市限購擋不住搶購。
農協說幫小農戶,現在卻成了米流通的“攔路虎”?政府新方案投30萬噸,要求8月底前賣完。可農協中標多,米真能到百姓手里?
米價漲的不只是數字,是主婦買菜時的猶豫,是孩子早餐的飯團變小。“米袋子穩不穩,關系著民心穩不穩。
”老農蹲在田埂上嘟囔。
未來幾天,政府會咋調整?
農協的手會不會松一松?
這些問題,或許得等新政策落地才能看明白。文中數據參考公開信息,具體以官方通報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