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老人(ID:xinlaoren)
我們始終覺得,老人受人尊敬、有德行,可以指導年輕人工作,幫助子女照顧他們的孩子。
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值得我們尊重,他們會在家里制造各種各樣的麻煩。
一些本來和家里沒什么關系的事情,也平白無故地攬上身,結果還要兒女出面處理,受了委屈,浪費時間。
如果家里窮,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老人積德行善,福報大增,很快情況就會好轉;但如果老人破壞了家里的運勢,招來怨恨,就很難扭轉局面了。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而是父母都六七十歲了,還在繼續讓別人“借運”,這是需要盡快改正的。
1
過分善良,總是好心沒有好報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同理心”,就是把自己放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
許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更加富有同情心,因此會同情每個人。
被同情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反而可能會欺騙、利用別人,使老人遭受財產損失。
一個人一旦過于共情,就會給自己帶來厄運,產生反作用。
善良一定要用在正確的地方,給真正需要的人,而且一定要有鋒芒,否則就沒有價值。
如果遇見可憐的乞丐,千萬不要隨便施舍,他可能是職業乞丐。
當你遇到親戚或朋友來抱怨時,不要馬上同情他們,因為他們可能是來要錢的。
如果看到有人給老人洗腳,不要太感動,這可能是一種商業行為;
如果遇到關心老人健康的人,不要立刻付錢,可能是騙局……
過分善良,只能讓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吃虧上當,遭受損失,沒有了養老金,這不是變相讓子女自掏腰包,承擔更多贍養任務嗎?
2
多管閑事,總是介入別人的因果
農村有句俗語:“少管閑事養精神。”
人老了,可以閑著,但要少管別人的閑事。
但很多老人卻坐不住,成為“多管閑事的人”。
在村里,誰家結婚了,誰家破產了,誰家兒媳婦有外遇,誰家的貓狗懷孕了,都一清二楚。
知道了,還要去傳話,或者去提建議,這破事就來了。
進城了,住在小區里,小區里的人都是他們的“朋友”,別人吵架了,都會過去拉一把,誰被騙了,都會找出來。
當然,別人家辦事,也會積極參與,不請自來。
別人的因果,一旦壞了,就像一條瘋狗,你靠近,就會咬你一口。
別人的因果,如和稀泥,你去了,就如同遇到陷阱,指不定要背黑鍋。
習慣置身事外,自己無事,兒女也放心。
3
氣量很小,總是在乎別人的看法
最后一個導致家庭悲哀的因素是父母的氣量很小,總是在乎別人的看法。
在他們的眼里,自己的面子和形象比什么都重要,甚至可能會為了維護這種形象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比如,一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在社交場合上的一些小事而心生不滿和怨恨,甚至可能會因此而拒絕與人交往或參加一些活動。
這種過分在乎別人看法的行為,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和困擾,還可能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和幸福。
父母應該學會擁有寬廣的胸懷和豁達的心態,不要過分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
每個家庭,都是一個能量體,若是老人不懂做人,打開了能量體的缺口,就像雞蛋被打破,導致蒼蠅蚊子都跟上來。
老人要自律,別過分同情外人,別干預外人的生活,別在乎外人的說道。
兒女要管教,別讓老人胡來,避免外人參與你的家庭,破壞你的家運。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內心的平靜和自由,讓家庭更加美滿和幸福。
一家人,守住運氣,蒸蒸日上,萬事大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