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不要一提經濟問題,就跟日本比?
一提經濟困境,“日本失去的30年”、“資產負債表衰退”就成了高頻詞匯。這其實是95%以上的財經博主必做的選題,留心的話你會發現,話術高度雷同,仿佛中國已步了日本的后塵。
不可否認,我們面臨的房地產、債務、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日本確曾經歷,有參考價值。
但只談相似、忽略差異,就簡單代入結論,不會有問題嗎?
正如中銀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所言,盲目接受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單一敘事”,會導致有些關鍵問題,尚未被提出。
所以今天想聊一下,為什么不要“刻舟求劍”的代入日本?
相似之處,聽過很多遍了,直接說不同之處,以及這個不同會有什么影響。
第一個,我們擁有獨立的貨幣主權。
為什么這個重要?
就像很多人擔心,中國會像日本一樣“失去30年”。但“失去30年”的關鍵導火索是什么?
不正是1985年日本在美國巨大壓力下簽署的“廣場協議”嗎?
當年美國為緩解自身高通脹和財政赤字問題,拉著日德法英讓美元貶值。道理很簡單:美元便宜了,美國欠這些貿易順差國的“債”,看起來就少了。
中國今天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之一,美國同樣多次施壓讓人民幣升值,我們沒同意——這就是獨立的貨幣主權。
日本呢?簽了協議,日元猛漲。短期看是“爽”:日元值錢了,全球買買買,甚至當年想“買下美國”。
但硬幣的反面是:嚴重打擊了日本的出口競爭力。
為了應對日元飆升對經濟的巨大沖擊,日本央行急忙大放水。錢一多,短期能緩解壓力。
但更猛的后果是:那個已經吹大了的“世界第一”股市和房地產泡沫,就會被吹破。
就像巴菲特說的,當潮水褪去,就知道誰在裸泳。到了90年代初,這個“世界第一”的泡沫砰然破裂。
加上后續政策應對的嚴重失誤,“失去30年”由此開始。
當然,日本自身決策失誤難辭其咎,但禍根在于,那份主權不獨立導致無法拒絕的協議——其根源,是對美國的戰略依附。
雪上加霜的是,這份協議的第二年(1986年),美國又用《美日半導體協議》重拳打擊日本芯片業,要求日本開放市場,并征收?100%懲罰性關稅,重創了其芯片產業的出口競爭力。
日本這些事和我們很像,“貿易戰”、“關稅戰”、“芯片戰”也好,確實有很多可供參考的經驗。
但,問題的起點是什么?
西方自由主義經濟是非常好的理論,也讓包括我在內很多人受益終身。但我們心里也要有數,現實中的經濟決策,尤其是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往往受到政治考量和力量對比的深刻影響,純粹的‘經濟理論’,有時顯得蒼白無力。
這是第一個不同,第二個。
這幾年來,因為大前研一的那本著作,《低欲望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危機與破解之道》,“低欲望”一詞火了。
他寫道:“現在的日本已經步入國民失去消費欲望的‘低欲望社會’。國民的低欲望才是日本社會最大的特征,是日本經濟低迷的元兇。”
伴隨這個詞的流行,在討論中國經濟時,有人就擔心我國有些年輕人不愿結婚、不愿生孩子,安心“躺平”,反映的也是對“低欲望”的擔心。
原則上來說,對欲望的討論,需要更多借助于社會心理學、乃至哲學這樣的思想工具。因為很多時候,它是一種時代的精神,是一種環境的產物,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如果只是從一個角度去解讀整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導致問題的失焦和答案的不準確。
對社會心理學和哲學沒有積淀,對大家負責,不妄議整件事。只從經濟角度下,也就是消費者偏好的部分,來聊下這個問題。
用經濟學的話來說就是,居民在消費偏好上有“無饜足性”(non-satiation)——對居民而言,更多的消費總是好過更少的消費。
雖然現在,確實能在我國社會中找到一些人們支出欲望下降,消費降級的案例。
但這應該主要是經濟增速下行的宏觀背景下,收入預期下降產生的結果,而很難論證說這是中國人缺乏欲望的證據。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我哪是不想花錢,是不敢花錢,沒錢。
所以,有時候可能需先分清楚,這是個簡單問題還是復雜問題。誰是問題的主要鑰匙,誰是次要鑰匙?如果把次要的鑰匙,插入了主要的鎖,怎么能保證打開的門是對的?
當然了,我們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像房地產、債務、內需、老齡化少子化,毫無疑問,日本都經歷過,有參考價值。
借鑒日本經驗,沒錯。
但無視根本差異的簡單類比,甚至“恐嚇式營銷”,這是思維惰性,也是對中國獨特國情和能力的忽視。
能夠理解,很多人會對日本的遭遇共情,因為我們今天確實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我們當中有很多人,生活確實已經很不易了。
但是,不要經濟一好,就覺得我們天下無敵。經濟一差,就覺得我們沒有未來。這未免太膚淺、太短視了。
而其中的關鍵在于:如果思想上的關鍵問題未能得到澄清,實踐就沒有方向。
就像凱恩斯在其名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結尾寫到的:
“統治世界的只是思想...許多實踐者自以為不受任何學理之影響,卻往往當了某個已故經濟學家之奴隸。狂人執政,自以為得天啟示,實則其狂想之來,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個拙劣學人。……對形成善良或丑惡的觀念而言——更危險的是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