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為期12天的以伊沖突按下“停火鍵”后,伊朗國內大規模反間諜活動卻仍在持續。伊朗已有700多人因涉嫌為以色列從事間諜活動被逮捕,多名間諜被處決。這凸顯出伊朗摧毀境內間諜網絡的決心。與此同時,美國方面也在加大力度監測伊朗對美威脅,近日已突擊逮捕一批在美伊朗籍人士。據報道,伊朗此次反間諜行動范圍廣泛,涉及多個省份。在遭到逮捕的700多人中,不少人來自伊斯法罕、克爾曼沙阿、法爾斯和洛雷斯坦等省份。
伊朗外長已于6月29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及安理會主席,要求安理會認定美以兩國為侵略方,并對其進行追責。信函中指出,兩國空襲伊朗境內民用基礎設施、核設施的行為,已經嚴重違反國際法相關規定,策劃相關行動的軍政領導人,應為此承擔個人刑事責任。而作為下達最終開火命令、對伊朗境內核設施發動“午夜之錘”行動的指揮官,美國總統特朗普無疑也在伊朗政府的追責名單上。
特朗普(資料圖)
繼以色列特工威脅要暗殺哈梅內伊之后,伊朗什葉派最高階教士席拉吉也已經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下達了追殺令。這些都意味著,接下來美以跟伊朗之間的沖突將會進入加時賽,而且將會以間諜戰的方式繼續進行,同時這場間諜戰將會最終這場生死對決的最終結局。
對特朗普而言,雖然他現在身為美國總統有著充分的安全保障,但是卸任后安全確實存疑的。雖然按照美國法律,前總統及其配偶都可以獲得終身安全保障,但是在今年3月份,特朗普卻推翻了拜登的法令,提前撤銷了美國特勤局對拜登子女亨特和阿什莉的保護,這很可能也會成為未來民主黨反擊他的一個選項之一。在這之前特朗普就因為下令斬首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被認為已經被列入了伊朗的暗殺名單,如今又被什葉派公開下達追殺令。
對于中東沖突這一頁,特朗普只想盡快揭過,因為實在“贏得不光彩”,甚至某種程度上根本算不上是“贏了一場”,因為美國險些將自己也卷了進去。在俄烏沖突上美國一直扮演的是一個“拱火者”的角色。然而到了伊以沖突上,美國卻直接打破了規則,貿然出兵介入了。雖然這次美軍介入的程度比較低,但卻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特朗普政府肆意妄為,對伊朗發起軍事行動的做法,不僅招致了伊朗的強烈反對,也引起了周邊其他國家的警惕。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資料圖)
伊朗首都德黑蘭被黑色籠罩。數萬民眾身著黑衣,手持伊朗國旗和烈士遺像,從革命廣場向自由廣場移動。60口覆蓋國旗的棺木被裝載在軍車上,每一口棺木里都躺著在伊以沖突中喪生的高級將領、核科學家,甚至還有4名兒童。這場規格空前的國葬,卻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缺席,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按照慣例,他本應主持儀式開始前的祈禱環節,但當日出現在鏡頭里的,只有一段提前錄制的視頻講話。
外界種種解讀不絕,健康因素一度浮出水面,不過他在國葬前夕剛剛出鏡,精神狀態尚可。結合過往半年間對其健康的持續報道,“健康急變”這一結論成立難度較大。更廣泛的分析聚焦在安全層面。考慮到近期數名伊朗主要將領被外部軍事打擊所“斬首”,特別是以色列方面連番威脅,伊朗高層安全風險陡增。有消息源稱,為防范暗殺威脅,哈梅內伊在沖突日期間基本處于地下掩體狀態,與外部幾乎完全斷開電子聯系。
哈梅內伊(資料圖)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哈梅內伊這次缺席可能是“伊朗內部權力斗爭”的結果,暗示著伊朗高層政治格局可能出現新的變化。《紐約時報》此前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由于在沖突期間哈梅內伊一直躲在地下掩體里,較少參與政府和軍隊的政策,因此伊朗軍政高層內部發生了激烈的派系斗爭。消息人士稱,主張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沖突、由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領導的鴿派在此次斗爭中占據優勢,他還得到了新任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穆薩維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