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漫步在南通市海門區悅來鎮的千畝高標準農田,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嫩綠的秧苗在微風中舒展身姿,成群的白鷺在稻浪間翩躚起舞。
誰能想到,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曾經是人均耕地不足0.8畝的“困地”,如今,這片江海明珠正進行著“寸土寸金”的土地升級路——截至2024年底,南通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489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2.6%,糧食總產量實現連年攀升,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現代農業的精彩故事。
南通稻田。圖片來源/南通發布
田塊整合:9年“長出”3.9萬畝新耕地
南通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市,但這座濱江臨海的城市,正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創新實踐,讓這片土地煥發新生。南通市委、市政府早在“十三五”初期就創新提出“農村出資源、城市出資金”的建設模式,在全省較早開展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通過整合零散土地、修建灌溉設施、改良土壤等舉措,使原本分散的農田呈現出集中連片、土壤肥沃、抗病能力強等良好態勢。9年間,隨著田塊整合力度的加大,巴掌田成功變身連片田、撂荒地變成豐收地,據統計,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累計平整土地50多萬畝,新增有效耕地3.9萬畝。
這里所說的田塊整合,并非簡單的物理合并,而是一場涉及土地流轉、工程規劃的系統工程。“我們把農田里的‘毛渠’由明渠改成了‘暗管’,只在必要的地方保留主干道溝渠,這樣設計,可以騰挪出一部分耕地。”海門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海門區悅來鎮保民村的改變具有代表性。在土地流轉方面,保民村對不再耕種的農戶承包地列入“流轉區”,由種植大戶承租。通過農戶雙方自愿“互換并地”,一體推進零星田塊整合和空間置換騰挪,在規劃方面,通過平整土地,填埋廢棄溝塘,控制田面高差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讓這里從“機器開不進,土地高低不平”的“補丁地”,成功變身成方連片的大田塊,實現了平整土地2850畝,填埋廢棄溝塘56條、45.3萬立方米,新增耕地232畝的成效。
科技助力:田間有“耳目”,云端有“大腦”
科技是南通高標準農田的“神經中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而南通早已用行動進行了率先響應,“以前田塊高低不平,機器下田開不起來,現在都是高標準農田,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說起高標準農田帶來的便捷,保民村種植大戶戴華喜上眉梢。
在通州區金沙街道萬畝智慧農場,無人插秧機、智能收割機成為標配,今年三夏期間,更是成為農戶的有力幫手。農場負責人黃建介紹,依托物聯網設備,田間氣象站、墑情監測儀實時采集數據,22臺智能機具實現全程托管,10人即可管理整個農場。海安市的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則通過智慧平臺遠程指導104戶種植大戶,專家可實時會診苗情,惡劣天氣提前預警,真正實現“知天而作”。截至去年底,通州全區智能農機裝備保有量1317臺,其中植保無人機394臺、無人駕駛系統43臺。
南通市通州區金沙街道的萬畝良田智慧農場。圖片來源/南通發布
在海安市東部區域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張和蘭通過衛星遙感監測37個種植主體的麥田長勢,發現長勢偏弱的田塊后,立即視頻連線農場主調整施肥方案。“過去靠經驗,現在靠數據。”家庭農場主唐家恂感嘆,智慧平臺讓他提前完成了一半的備耕工作。恒溫育苗工廠則是另一項顛覆性創新。海門農科所的玻璃大棚內,地暖系統將溫度恒定在25℃,補光燈應對陰雨天氣,茄子、辣椒苗青翠欲滴,訂單已排至上海、武漢。如東縣智能溫室更是實現溫、濕、光、水、肥全自動調控,年育苗量超1億株,可滿足4000畝種植需求。
科技加持下,南通高標準農田的效益顯著提升。數據顯示,項目區內耕地質量平均提升0.1等級,稻麥全程機械化率達100%,種植成本下降5%,畝均增產約100公斤。全市近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理論上糧食產能可達500萬噸。
土地“生金”惠民生
行走在南通廣袤的田野間,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如棋盤般整齊鋪展,稻浪翻滾,白鷺翩躚。這些曾經零散破碎的“補丁田”,如今成為現代農業的樣板區,不僅讓糧食穩產增產,更讓農民腰包漸鼓、鄉村煥發新生機。
在如東縣城中街道丁楊村,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同步推進,村集體收回土地834.57畝,通過整合零散田塊、填埋廢溝塘、優化農田基礎設施,村集體收入從不足80萬元躍升至200萬元以上,成為全省土地集約化利用的標桿。而在海門區悅來鎮保民村,一種更靈活的“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讓農民吃下“定心丸”。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每畝保底分紅700元,村集體通過引入專業農業服務公司,采用“固定收益+超額分成”機制,確保農田高效經營,保民村更在海門全區純農業村中率先實現突破——集體經濟收入超400萬元。
高標準農田帶來的不僅是經濟賬,還有生態賬。曾經的廢溝塘、淤塞河道經過整治,變成“水清、岸綠、河暢”的生態廊道。悅來鎮悅南村通過田塊整合,土地連片程度從平均7-8畝提升至50畝以上,農機作業暢通無阻,糧食畝產提高的同時,村集體每年新增耕地收入6.3萬元。
2023年3月,南通成功入選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全國僅6個設區市獲此殊榮。如今,行走在南通的廣袤沃野上,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這顆江海明珠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道路上,讓每一寸土地都迸發出新的希望與活力。
文/李梓昕
資料來源:中國江蘇網、農民日報·中國農網、南通網、南通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