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學前和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特殊環節,也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重大轉折。
科學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知識性的銜接,更是為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心理適應能力、社會交往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幼兒園應從小班開始做好科學幼小銜接準備。
小 班:
從適應能力和生活能力入手,全程銜接
剛剛步入小班的幼兒,常常會對新的環境和新的人員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從而出現早晨不肯來園、入園時大哭大鬧等情況,并引發餐量改變、睡眠不佳、身體不適等。
幼兒園應加強幼兒對環境、人物及生活規律的適應能力的有效銜接,讓他們順利度過踏入社會的第一個適應階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3-4歲幼兒要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四大準備的生活準備中第二發展目標就是生活自理。
我們這樣做:
一、適應能力方面漸進式入園,緩解適應焦慮。
1. 家長見面會:
新生正式入園之前,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來園活動,熟悉環境和老師,增加彼此了解。
2. 漸進適應式:
將新生入園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來園半天,其次是來園一天,到中午回家午睡,最后才是完整在園一日活動,讓孩子在這種循序漸進中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3. 愛心“大帶小”:
小班的弟弟妹妹總喜歡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大班的哥哥姐姐們與小弟弟小妹妹結對,帶他們入園,陪他們游戲,他們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自主入園,讓他們感受幼兒園的快樂。
二、生活能力方面家園社合力,提升自理能力。
1. 用繪本激趣:
好的繪本比說教更有效。運用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如廁、穿脫衣服等生活習慣。如《我會自己吃》、《衣服山洞,鉆出來》、《根本就不臟嘛》等等。
2.讓環境“說話”:
環境是隱形的教育資源,盥洗室的標識、水杯架的頭像、地面上的小腳丫等等,不僅讓環境會“說話”,還可以巧妙提示幼兒正確區分,鍛煉他們自我服務的能力。
3.家園社同步:
家庭中要為幼兒發展提供足夠的鍛煉機會和幫助,避免出現5+2=0的現象。
在家中,也要讓孩子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獨立吃飯、喝水,自己收拾玩具,學會自己上廁所,外出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中 班:
從學會傾聽和學會表達入手,科學銜接!
游戲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但進入小學后,老師按照不同學科進行授課學習,一節課要持續40分鐘左右。孩子們能專注傾聽就顯得格外重要。
中班幼兒相比于小班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更愿意表達。因此,中班階段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幼兒交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四大準備的學習準備中建議: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
我們這樣做:
一、傾聽習慣方面
1.樹立規則的意識:
家庭、幼兒園合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樹立各種規則意識。
如:進餐,午睡時保持安靜不講話,別人說話時要仔細聽,不隨意打斷他人說話。
2.多用鼓勵的方式:
激發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如:你聽得很仔細,所以能又快又準確地完成老師提出的要求。
3.巧用游戲的形式:
巧妙開展游戲活動鍛煉幼兒的傾聽能力。
如:“手指律動”、“打地鼠”、“我說你做”等等,請幼兒仔細傾聽。
二、語言表達方面
1.自主閱讀來提高:
通過閱讀提高幼兒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家庭中開展親子共讀、繪本表演等,班級創設溫馨的閱讀環境,將聽、說、讀、表演巧妙地融入活動中。
2.一日生活來提升:
各個生活環節都是提升幼兒表達能力的大好時機,可以開展天氣預報、美食播報、我來分享等游戲,孩子們在口語表達、語氣表達、態勢語言、言語理解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大 班:
從培養前書寫能力和時間觀念入手,自然銜接!
大班是幼兒進入小學前十分重要和關鍵的階段,其幼小銜接工作尤為重要。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蘊含著學習機會,在一日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前書寫能力,并讓孩子具備初步的時間觀念,有助于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的要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四大準備的生活準備中建議:引導幼兒逐步樹立時間觀念。
我們這樣做:
一、培養前書寫能力
1.游戲中嘗試:
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注意激發幼兒前書寫的興趣,例如讓孩子進行晨午檢體溫測量和記錄;觀察植物生長時,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植物的變化;區域游戲時的表征,讓幼兒用前書寫的方式表達出來,并組織幼兒討論交流可以怎樣記錄、怎樣表達。
2.體驗中獲得
設置“幼小銜接體驗館”的區城,為幼兒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減少對小學的陌生感。
體驗館中可以投放剪紙、折紙、系鞋帶、扣紐扣、戴紅領巾等豐富的生活體驗項目,通過這些體驗項目,不斷提升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二、時間規劃方面
1.感知時間
根據“我們的一天”流程圖,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活動;開展“一分鐘有多長?”等活動,讓幼兒知道一分鐘能跳幾個繩、拍幾個球、能搭幾個積木等等,通過具體的親身體驗來感知時間的長短。
2.規劃時間
一方面,時間的把握從入園簽到開始。每天早晨,幼兒自主簽到除了寫名字,還一并記錄了時間,并用不同顏色區分來園的時間段,一周進行匯總,哪些孩子來得早,哪些孩子還存在遲到的現象。一段時間下來,遲到的孩子幾乎沒有了。
另一方面,給自己的活動制定計劃,讓自己做事更有計劃性、更有目的性,同時也提高做事效率。
幼兒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用和諧的親子關系奠定幼兒與外界的積極聯動與適應,用良好的習慣激發幼兒對未來生活的向往,用感興趣的熱情獲得持續發展的力量,而不僅僅是為了銜接而銜接。
理解童心,尊重幼兒,讓我們家園心連心,聯動共助力,一起做好幼小銜接中一切“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準備。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臺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