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記者 王洋 攝影 姚文生
作為“中銀之聲”2025天津音樂節的重要演出之一,昨晚,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在津灣大劇院上演,展現民間音樂家阿炳的傳奇人生。
師生同臺演繹
民族歌劇《二泉》是一部多幕歌劇,講述民間音樂家阿炳(原名華彥鈞)陷入黑暗后向往光明,最終創作名曲《二泉映月》的經歷。該劇由黃定山導演,任衛新編劇,杜鳴作曲。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領銜蘇淵峰、吳夢雪等青年歌唱家出演,青年指揮家高嵩攜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青年合唱團等共同演出。
該劇結合寫實與非寫實敘事,通過時空交錯展現阿炳從青年到中年的跌宕起伏。全劇主要沖突是阿炳與悲慘命運的不斷抗爭,同時設置多條情感沖突線,包括阿炳“認父”、與生母養母、與妻子彩娣、與“二胡音樂”的情感沖突。
劇中將西方交響樂與二胡、琵琶結合,融入錫劇、越劇、江南小調、蘇州評彈等元素,展現民族音樂魅力與江南風土人情。獨唱、重唱、對唱及合唱交織,共同塑造阿炳剛毅不屈的形象。
飾演阿炳生母的楊關是天津音樂學院歌劇學院2023級本科生,她說:“這是我演出的第一部作品,能與藝術家同臺實踐專業知識,獲益良多。”高嵩談及復排:“去年5月首演后再次排演,師生在表演、人物理解、音樂詮釋方面均有提升。去年演出的學生多已畢業,今年樂隊以新成員為主,體現‘以老帶新’的教學模式。”
挖掘精神內涵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是第一部以民族歌劇形式講述阿炳一生的作品,也最接近其真實經歷。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音樂學院最早在天津成立,地址就在河東區十一經路,也就是如今的天津音樂學院北院。《二泉映月》由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教授采錄,后在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播才廣泛流傳,劇中也還原了這段與天津相關的故事。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作為民族歌劇《二泉》中的一大亮點,主創團隊在處理上采用了“跳進跳出”的手法,將劇中二胡演奏的部分獨立出來,設置單獨演奏空間,安排二胡演奏家朱敏現場演奏,既彰顯了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又提升了舞臺設計的立體感,拓展了歌劇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是對經典之作和阿炳的致敬。
“我在劇中飾演的這個角色很特別,因為他既是一個獨奏演員,也是劇中人物阿炳的‘代言人’。隨著劇情推進,角色身份發生變化,從引導觀眾進入情境,到代表阿炳演繹內心世界,最終實現對全劇情感的升華。”朱敏表示,“此次演出不僅是為了再現經典旋律,更是為了通過舞臺形式全面展現傳統文化之美,以及體現阿炳面對身體殘疾、生活困頓等逆境仍堅持音樂理想,不放棄對光明與事業的追求。這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現實教育意義,希望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獲得思想上的啟迪。”
今晚,該劇將繼續在津灣大劇院上演。
來源:天津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