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7月2日消息,臺防務部門統計顯示,解放軍在30小時內累計出動78架次軍機抵近臺海周邊活動,其中53架次在1日6時至2日6時期間密集巡航,另有25架次在2日上午持續出海,創近期規模新高。這一動態迅速引發兩岸高度關注,也讓臺當局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從軍事行動的具體部署看,此次解放軍不僅出動規模空前,戰術安排也更具針對性。臺媒披露,在這78架次軍機中,既有殲-16、空警-500等主戰機種,也包括無人機等輔助機型,且超過半數跨越所謂“海峽中線”,深入臺灣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這種多機型協同、多方向突破的戰術組合,釋放出明確信號:解放軍已具備在臺海全域實施快速反應和精確打擊的能力。
臺灣資料圖
事實上,這并非解放軍首次在臺海周邊展示高強度軍事存在。今年4月,東部戰區曾組織“聯合利劍-2024A”演習,涵蓋海空戰備警巡、聯合奪取戰場控制權等科目,參演兵力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多軍種,艦機抵近臺島周邊戰巡成為常態。而在7月的行動中,解放軍進一步強化了實戰化演練,例如模擬對海突擊、對陸打擊等科目,檢驗部隊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聯合作戰能力。這種常態化的軍事施壓,既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有力震懾,也是對外部勢力干涉的嚴正警告。
面對解放軍的強勢反制,臺當局的反應顯得慌亂而矛盾。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近期在所謂“團結十講”中,一方面宣稱要提升防務預算至GDP的3%以上,另一方面又大肆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聲稱對岸目標是“在西太平洋稱霸”。這種既想通過擴軍備戰“以武謀獨”,又試圖將責任推卸給大陸的做法,不僅遭到島內輿論的批評,也暴露其“倚外謀獨”的本質。國臺辦發言人明確指出,賴清德的言論是“和平破壞者”“戰爭販賣者”的真實寫照,其行徑只會將臺灣民眾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
值得注意的是,臺當局的軍事動作與民意背道而馳。島內多項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反對“臺獨”,希望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然而,賴清德當局卻執意推動“大罷免”等政治操弄,試圖通過制造對立轉移矛盾。這種做法不僅引發在野黨的強烈反對,連綠營內部也出現質疑聲音。有分析指出,賴清德的“團結十講”實際上是“分裂十講”,其每一次演講都在加劇島內社會的撕裂。
臺灣資料圖
從國際視角看,臺海局勢的緊張升級與外部勢力的干預密不可分。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連續多年將臺海危機列為“第一級風險”,但其自身卻不斷對臺軍售、強化所謂“美臺關系”,成為臺海穩定的最大破壞者。對此,大陸方面多次強調,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干涉。解放軍的軍事行動,正是對“臺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干涉勾連的有力回擊。
當前,臺海局勢已進入新的關鍵階段。解放軍的軍事反制措施正從“威懾性演練”向“實戰化部署”轉變,這從4月演訓中山東艦航母編隊的參與、轟-6K攜帶鷹擊-21導彈等細節可見一斑。軍事專家指出,這種轉變意味著解放軍已具備在臺海周邊實施全時域、全空域控制的能力,任何“臺獨”分裂行徑都將面臨雷霆打擊。
對于臺灣民眾而言,認清“臺獨”的危害性至關重要。歷史經驗表明,“臺獨”只會帶來動蕩和災難,而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才是福祉所在。國臺辦多次強調,大陸的反制措施針對的是“臺獨”分裂勢力,而非廣大臺灣同胞。只要不搞“臺獨”,兩岸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謀發展。
臺灣資料圖
在這場關乎國家主權和民族命運的博弈中,大陸的立場堅定而明確:堅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解放軍的每一次行動,都是對這一立場的生動詮釋。而賴清德當局若繼續執迷不悟,終將被歷史的車輪碾壓,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