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在臺海活動的力度和規模都在加大,072A艦隊悄然逼近臺北,使得臺軍暴露了致命短板,具體情況如何?而對臺海未來的走向,島內有人在數十年前就作出判斷,而局面正在向他預料的方向發展,他究竟說了什么?
在7月份,島內的賴清德當局計劃舉行所謂“漢光41號演練”,準備集結2.2萬人。而在這個時候,解放軍的行動頻率在持續增加。根據臺“防務部門”的通報,在96小時內,就有142架次大陸軍機和8艘軍艦在臺島周邊巡航。而在這個過程中,臺媒曝光了一個讓島內一片嘩然的消息,那就是解放軍的072A型大型坦克登陸艦出現在臺島附近,一度抵近距離臺北市50海里的地方,臺軍對此毫無反應,還是島內漁民出海才發現的。隨后,臺軍聲稱這是一次“失誤”,他們誤將大陸登陸艦標記為“商船”,因此沒有進行攔截。但島內很多人很清楚,臺“防務部門”所謂的失誤,本質是他們根本無法應對解放軍的行動。臺軍退將栗正杰也坦言,不到2個小時,解放軍就能完成登臺行動。
那么問題來了,大陸隨時隨地都可能出手,為何臺島遲遲沒有解放?實際上,這個問題并不重要。已經去世7年的島內前“民代”李敖,在上世紀90年代就指出,兩岸統一是歷史大勢,具體是哪一天實現并不重要,因為這只是時間問題,最后只會在歷史書上留下一小行字。李敖舉了秦王掃六合的例子,指出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還有一個小小的衛國還存在數年,但歷史并沒有給這個情況留下什么記載,而是直接并入“掃六合”的進程。李敖指出,決定臺海走向的是大國的態度,是大陸的意志。當時,島內不少人并不認同李敖的看法,因為臺島的GDP比大陸高,還得到美國的F-16戰機。但現在,大陸GDP比臺島高了約20倍,還擁有兩款五代機,局面發展與李敖多年前的判斷吻合。
而在近日,臺積電前副總裁蔣尚義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全球半導體產業將面臨一個“倍感壓力時期”,因為中國大陸的芯片產能持續提升,而且相關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他認為,未來必將出現一個情況,即大陸企業用完善的國產供應鏈大量制裁先進芯片,這會讓全球半導體產品價格暴跌,最終所有先進芯片市場被中國大陸“通殺”。屆時,只有中國大陸的芯片企業能良好發展,別人都將倒下。蔣尚義的觀點并不新鮮,美西方早就有這個判斷,因此屢次在芯片領域實施對華打壓。但蔣尚義說這話的背景,是美國解除了芯片設計軟件對華出口限制。這說明他們實施的芯片打壓已經失敗了。而且,半導體產業是中國高新領域的“短板”,若這一塊能填補上,美西方對中國大陸將徹底束手無策,也意味著他們失去了阻止大陸收臺的最后手段。
意識到這個情況,美國加快對臺島的武器交付,已經將5輛“魚叉”導彈發射車和1輛雷達車空運到島內,這讓賴清德當局認為,華盛頓方面要給他們“撐腰”。然而,美國其實想在“最終日”到來前,加緊從臺島獲得經濟利益,他們已經開始從日本、韓國撤離部隊,將精銳收縮到關島一線,顯然是沒有“出兵保臺”的打算。而解放軍登陸艦的出現,也是對賴清德之流的強力警告:任何“謀獨”幻想都將被粉碎,“臺獨”勢力終將迎來審判之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