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該不該與要不要
既然是“該不該生”,那就意味著“有外力要求你”。
但如果是“要不要生”,則意味著“是你自己的選擇”。
這就是今天這個話題的微妙區(qū)別。
那窮人該不該生孩子呢?
其實答案就在問題里——如果有人“強迫你生”,那你大可以說不。
這種“強迫”是無形的,跟幾十年前的國策有本質(zhì)區(qū)別。
擱從前,不讓窮人生,是一個明確的外力。
擱現(xiàn)在,沒人讓你生或者不讓你生,但大家也都明白,其實還是在通過各種方式“勸你”——生吧。
這個就不多說了,說多了又沒了。
2.我沒有煩惱
之所以想寫這個話題,是因為前幾天看了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
那位四十來歲的姐們兒王小利說了一段單身體驗,贏了個滿堂彩。
梁海源說這個文本好就好在都是常識,但卻以反常識的感覺說進了大家的心里。
“被接受”“被說服”,就是脫口秀最牛逼的效果。
尤其是放在今天這個雜草叢生的輿論環(huán)境里,想要被人接受而不抬杠那簡直是難于登天,所以那個姐們兒的炸場效果,真的是不容易。
她說得最好的一句就五個字:
我沒有煩惱。
(閨蜜總找她傾訴煩惱,感到過意不去就問她你也可以說說你的煩惱,她說“我沒有煩惱”)
一下子把所有人的苦惱都給點破了。
是啊,結(jié)婚,生娃,早起晚睡,忙忙叨叨,這不都是自找的嘛?
人家不結(jié)婚,不生娃,也從來不責(zé)怪自己,責(zé)任全在其他人身上,當(dāng)然就沒煩惱啦。
但人生在世,哪有說得這么容易啊,這是她的真實經(jīng)歷,但也是段子。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修羅場,但每個人都希望活在段子里。
情緒價值拉滿了,杠精也就自生自滅了,你杠她啥呢?沒啥可杠的。
再說了,不生孩子的人,一般都不窮。那更沒啥可杠的了。
窮,和生孩子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常常被搞反了,不是說生了孩子之后窮了或者富了。
就我觀察,其實是“窮或者富”這個原因?qū)е铝恕吧蛘卟簧钡慕Y(jié)果。
3.咋選都會后悔
有人肯定又要杠啦——愛生孩子的人,多數(shù)都是窮的。
那我要說,很多有錢的人也愛生孩子。
你看,這就是因果倒置之后看到的不同結(jié)果。
有錢人愛生孩子是為了讓人繼承;窮人愛生孩子是為了逆天改命……
這才是正確的因果關(guān)系。
好了,那窮人到底該不該生孩子?
從直覺來講——該。
因為生孩子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廣種薄收嘛,保不齊哪個孩子長大以后就有出息了,你把它當(dāng)做一種投資,就理解了。
雖然孩子多了負擔(dān)重,但你可以盡量壓縮成本嘛,養(yǎng)大一個孩子可以費錢,也可以很省錢——這些壓縮的成本,其實是被這個孩子給承擔(dān)了,ta就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所謂的“幸福童年”(這還是好的,要是苦命童年那就遭罪了)。
從孩子這個角度來講——不該。
你自己已經(jīng)很窮了,還把孩子生下來跟著你受罪,你說你是不是自私鬼?
別提什么“我傾盡所有愛ta”——孩子不懂事,你大人也不懂事啊?
你那是愛嗎?愛是一種榮耀,不是一種災(zāi)難……
其實不管怎么選,都會后悔——
苦難童年修成正果的孩子有幾個呢?鳳毛麟角。
即便是短暫的童年,也要用一生去回味。關(guān)鍵是大多數(shù)人還越回味越不是那個味兒……
就算幸福、乃至奢侈,如脫口秀演員所說,那無窮無盡的煩惱還是讓人時時刻刻自我懷疑,我特么這是圖啥呢……
唉,這根本就不是一個“該不該”“要不要”的問題。
奈何我們總是試圖去干預(yù),有毛用呢?
正確的做法是把現(xiàn)有的人口生活質(zhì)量給搞好,至于生不生,他自然會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