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萬科公告,第六次股東借款62.49億元
與之前五次股東借款不同,本次借款有整有零,完全不排除已經算好了要借的錢的具體數額。
甚至某官方媒體題主在某乎上關于此事的提問變成了“萬科年內第六次向深鐵集團借錢,金額不超過 62.49 億元,借款能否助力萬科化險?房企終極出路在哪兒?”
作為一個前房地產從業者,這段時間一直關注房企們的化債。
融創孫大圣股東會露面了,表示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有75%的債權人已經同意了化債方案
碧桂園6月底猛懟審計師事務的報告中,也說自己有75%的債權人同意化債方案
如果化債成功,融創680億債務清零,碧桂園110億美元債務清零,看起來房企們活下來了,但是債主們哭暈在廁所。
房企們化債最直接的影響是內地企業的境外融資成本,開始大幅度提升,境外發債成本更高了。
相關數據顯示,中資境外債2025Q1的平均利息4.81%,2024年這個數字是4.77%,2023年這個數字4.33%
一個企業活下來了,中資的名聲一地雞毛!
萬科第五次股東借款的時候,我的評述是“崽花爺錢不心疼”
第六次股東借款,和網傳的深鐵并表萬科,基本上可以判斷出一個可能的趨勢——萬科正在國企化
在未來,能夠國企化的房企或許能夠活下來,無法國企化的房企最終的結局幾乎已經是明牌。
原因很簡單,化債的最終路徑只有一個——以時間換生存空間
而以時間換生存空間的前提只有一個——業績和利潤
誰都知道未來3年5年11年房地產的長期走勢會是什么一個鳥樣,恢復到2021年的頂峰完全不可能,甚至能不能收住雙8都未可知;當業績和利潤無法覆蓋債務的時候,有誰還會覺得3年5年11年之后,化債完美成功呢?!
再回到萬科。下表是萬科2024-2025年上半年同期的權益銷售業績。
5月單月銷售額同比-45.1%,1-5月累計同比-33.4%;6月單月銷售額同比-47.1%,1-6月累計同比-34.5%
克爾瑞的數據更慘烈,權益銷售額6月單月同比-54.2%;上半年同比-45.8%,在TOP10房企中跌幅最大。
何以解憂,唯有業績。但萬科的業績,實在和“優等生”身份完全不相符。
在萬科的公告里,明確說明深鐵集團已累計向公司提供借款155.70億(不含本次的62.49億元借款),而借款用途只有一個指向:用于償還公司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本金與利息
6月27日,萬科在2024年股東大會傳出重要信息:2024年完成約197億元境內外公開債券的兌付;2025年以來已償付公開債165億元
庫存股大甩賣回籠了4.79億元,紅樹灣項目49%收益權及49%股權折算了13.5億元
這幾個數,基本上能對得上;賣的錢和借的錢加一塊,相比還債券本息的錢,還多了接近10億元。
5月28日,萬科公告,為滿足經營需要,萬科控股子公司Vanke Rainbow Investment PartnerII Limited向境外金融機構融資,貸款本金金額合計不超過68.72億港元,期限不超過2年。
根據萬科公告信息,借款方Vanke Rainbow Investment PartnerII Limited這家公司,2016年5月注冊于英屬維京群島,注冊資本2美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凈負債達39.76億元,2025年前4個月凈虧損7213.33萬元
企業預警通數據:除去已經開始兌付的“22萬科05”,2025年萬科還有五筆公開債需要清償,債券余額127億元
這次萬科第六次借款62.49億元,大約是針對21日到期的“22萬科GN001”和8月到期的“22萬科GN002”,前支發行規模30億,后支發行規模20億元。
萬科今年的窟窿,差不多要填完了。明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