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明通鎮緊緊抓住組織振興這個“牛鼻子”,讓基層黨組織強起來、黨員動起來、治理活起來,實實在在地邁出鄉村善治的“好步子”。
清晨,大塘社區網格黨小組長、老黨員徐龍祥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里的 “基層智治” 小程序,查看社區居民發布的最新動態。作為社區治理的 “前哨員”,這是他每日的必修課。“過去群眾反映問題得親自跑一趟,現在動動手指就能上報,不僅響應速度更快,處理流程也大幅簡化。” 徐龍祥的這番感慨,折射出重慶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顯著成效。
依托 “基層智治” 微信小程序搭建的 “一鍵上報” 渠道,明通鎮構建起 “群眾-村(社區)-鎮黨委-群眾” 的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數據顯示,自 2025 年以來,通過該小程序累計接收事件線索 219 件,成功化解群眾矛盾糾紛 26 件,切實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 龍泉村黨支部書記徐術對此有著深刻體會。曾經,龍泉村產業分散、人心不齊,發展缺乏凝聚力。
如今,在明通鎮的統籌規劃下,龍泉村依托金字山中藥材基地,采用 “林下套種” 模式,已發展重樓 300 畝、黃連 150 畝、箭葉淫羊藿 200 畝。建在特色產業上的黨小組充分發揮引領作用,黨員帶頭流轉土地、鉆研種植技術,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蹚出一條致富路。
在平安村,網格員陳大姐就經歷了這樣一件事:村民李大爺因與鄰居發生矛盾,向她打來求助電話。陳大姐一邊耐心安撫,一邊通過 “基層智治” 小程序快速報單。不到半小時,問題便得到妥善解決。“這個‘基層智治’太管用了!打個電話就能把事辦好,省心又省力!” 李大爺逢人便夸。
從 “走訪入戶” 的 “物理接觸”,到 “解決急難” 的 “情感聯結”,明通鎮在網格服務中實現了從 “走親” 到 “走心” 的跨越。依托 141 基層智治平臺的 “主動服務群眾” 組件,該鎮精準收集群眾意見建議 178 條,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明通鎮以組織振興為引擎,建強了戰斗堡壘,激活了治理網格,做實了為民服務,讓“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困難有人幫”成為鄉村常態。(黃澤情 石鈺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