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4日電 國新辦4日就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指出,地下水是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系統保護中很重要的因素,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地下水嚴重超采,會導致河湖萎縮、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自2019年以來,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持續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同時,從“十四五”開始,全面推進除華北地區以外的其他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綜合治理。
張祥偉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從全國來看,與2015年相比,可以從幾個數據看到這個變化,地下水超采的省份由21個降到了18個,超采量減少31.9%,超采區面積減少6.8%,其中,嚴重超采區面積減少51%。從華北地區來看,地下水超采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超采量較2015年減少85.8%,超采區面積減少32.8%,其中嚴重超采區面積減少98.9%。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位回升了3.19米、深層地下水位回升了8.46米。比如,北京陳家莊泉等81處泉眼干涸多年后實現了復涌。
張祥偉提到,水利部將深入貫徹《地下水管理條例》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一方面,根據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形勢變化,謀劃制定新一輪綜合治理方案,在已有治理工作基礎上,提出地下水壓采、回補和河湖恢復面積等具體目標,從節水、產業結構調整、水源置換、生態補水等方面采取措施,壓減超采量,填補虧缺量,進一步鞏固治理成效,確保正常來水年份地下水水位不降低,力爭實現地下水水位持續穩中有升。
另一方面,加強其他超采區治理,持續推進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西遼河流域、黃淮地區、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及吐哈盆地等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緩解地下水超采引發的生態與地質環境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