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7月3日,俄羅斯和烏克蘭同時斬殺敵方大將。
俄羅斯方面損失了海軍副司令,烏克蘭方面戰死了一位上校旅長。
這一消息足以印證現代戰爭的慘烈:由于衛星實時監控,導彈隨時打擊,無人機無處不在,戰爭已經沒有嚴格的前線與后方之分,每個人每棟建筑一旦被列入敵人的攻擊目標,結局幾乎沒有例外,都是被摧毀。
7 月 3 日,據俄羅斯國防部報道,俄羅斯海軍副總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少將在與烏克蘭接壤的庫爾斯克地區戰場上陣亡。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少將死于烏克蘭導彈對俄軍戰地指揮部的襲擊!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州長在Telegram上的一篇帖子中,向古德科夫的家人和朋友,以及在烏克蘭導彈襲擊海軍陸戰隊戰地指揮部時遇難的其他士兵表示深切哀悼。
這位州長說,盡管古德科夫已經成為海軍副總司令,但他仍繼續親自訪問海軍陸戰隊。
古德科夫曾領導駐扎在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第155海軍陸戰隊旅,2025年3月就任海軍副司令。
短短幾個月就被烏克蘭精準斬首,大概率是被敵人的衛星或者情報機構捕捉到了行蹤。
犧牲是戰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毋庸諱言,自從2022年以來,俄軍高官將領犧牲的數量有點太多了。
關鍵是烏克蘭方面特別擅長斬首戰術,深得美國和以色列的精髓。
這也表明,美國和以色列在非戰爭時期不斷進行軍事行動,獵殺哈馬斯、真主黨、伊朗高層人物的戰法在戰爭時期同樣適用。
6月13日,以色列空襲一夜之間就襲殺伊朗十幾名軍方核心人物。
這種對指揮體系的直接殺傷,效果遠勝千萬發炮彈丟在前線。
其實,俄羅斯也在全力打擊烏克蘭的軍方指揮中心。
7月2日,俄羅斯中央炮兵集群在蘇梅前線摧毀了烏軍在克拉斯諾阿米斯克方向的一個前方指揮所。第110獨立機械化旅旅長扎哈雷維奇上校在俄羅斯導彈襲擊時身亡。該旅副旅長德米特羅·羅曼尤克的遺體從廢墟中被挖掘出來。
這意味著該旅指揮部遭遇滅頂之災,旅長副旅長以及其他作戰人員同時犧牲。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達了痛惜之情:胡利亞伊波爾遭襲后,我們整天都在清理廢墟。不幸的是,損失慘重。第110獨立機械化旅旅長扎哈雷維奇上校和該旅其他士兵一同遇難。
隨著西方援助力度減弱,俄軍正在蘇梅、哈爾科夫、頓涅茨克、第聶伯羅、扎波羅熱全線發動進攻。
之所以沒再提盧甘斯克,是因為6月30日,盧甘斯克地區領導人帕謝奇尼克宣布,俄羅斯軍隊已100%控制了該地區。此前一個月,俄軍就解放了盧甘斯克所有的居民點,但是依然需要擊退烏軍,至今才宣告勝利。
但是,俄軍并沒有止步于盧甘斯克與哈爾科夫邊界,依然跨過州界繼續攻擊庫皮揚斯克,同時向利曼方向施加壓力。
目前,俄軍在頓涅茨克紅軍村方向聚集了11萬兵力,意圖三面圍攻。紅軍村一線是烏克蘭在頓涅茨克西部的最后防線,也是在頓涅茨克地區的后勤補給和交通樞紐,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有消息顯示,俄軍已經跨過州界,從頓涅茨克攻入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還在邊界地區占領了一個居民點。
扎波羅熱方向,俄軍已經攻入州府扎波羅什市南部重鎮卡緬斯克,隨時利用制高點炮擊州府。
更令烏軍抓狂的是,俄軍在蘇梅也集結了10萬兵力。
烏軍在前線捉襟見肘,彈藥匱乏。這仗怎么打?
在6月20日舉行的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面對關于最終目標的提問,普京表示:“我把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視為同一個民族,從這個角度看,整個烏克蘭都是屬于我們的。”
普京引用了一句古老的格言,說:“你們知道,我們有一條古老的準則,這既不是諺語,也不是寓言,而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原則:只要俄羅斯軍人踏上某片土地,那片土地就屬于我們。”
從普京的表態來看,應該是得到了特朗普的某些承諾。
簡單推斷,就是俄羅斯放棄保護伊朗,美國放棄援助烏克蘭。
從以伊12日戰爭的過程來看,俄羅斯幾乎沒有向伊朗提供任何支持。
而美國,也在6月30日停止了對烏克蘭的援助。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這就是大國的交易。
小國被大國犧牲,似乎是悲劇命運。
問題是,大國難道應該供著小國當祖宗嗎?
顯然,普京不這么干,特朗普也不會這么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