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嚴利君 通訊員 薛凱岳)在歷史的長河中,宜君縣這片土地鐫刻著深刻的紅色印記。中共紅宜縣委正式成立于1936年7月,它的誕生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在宜君的革命斗爭中,中共紅宜縣委統一了革命思想,凝聚了人心,為宜君革命奠定了堅定的政治基礎。一方面,壯大了黨的基層組織,為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另一方面,組織建立了當地革命武裝“紅三團”,為宜君革命斗爭提供了武裝保障。同時,中共紅宜縣委還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為宜君地區迎接抗戰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隨著時光的流轉,紅色基因在宜君大地不斷傳承與發揚,為當下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在黨建引領下,宜君縣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堅持“134”發展思路,緊緊抓住綠色發展新機遇,聚焦經濟強、生態美、百姓富目標,通過布局形成了光伏新能源、中藥材種植及制藥、山地蘋果種植等產業項目,讓“黨建紅”與“產業綠”交相輝映。
在鄉村治理與環境改善進程中,宜君縣同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以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黨員帶頭帶領群眾開展村莊美化、環境綠化、道路亮化等工作,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堯生鎮就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巷道長抓推進”工作模式,堅持點線面全面發力,將轄區內巷道進行編號,從黨員、鄉賢能人、熱心人士、離退休老干部、有服務能力的村民代表中選出擔任巷道長,讓群眾自主參與巷道內“人、事、物、情”的日常管理,營造“人人參與,熱愛家園,扮靚鄉村”的濃厚氛圍,推動鄉村保潔和農村廁所一體化運維,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管理長效化。此外,宜君縣依托自身生態和人居環境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游。以宜君梯田、花溪谷、福地湖等旅游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農家樂、采摘園、農耕體驗園如雨后春筍般遍布鄉村,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從革命年代的熱血奮斗到如今的蓬勃發展,宜君縣始終以紅色黨建為引領,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生態保護等方面不斷探索前行,繪就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發展畫卷,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大步邁進。
編輯:楊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