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河南禹州大地,處處涌動著蓬勃生機:小呂鎮柴莊村的西瓜田里,翠綠的藤蔓間掛滿碩果;鳩山鎮張家莊的紅河谷畔,文旅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花石鎮河東張莊村的文化廣場,歡聲笑語點亮鄉村夜晚……
近年來,禹州市將組織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第一工程”,通過“強堡壘、興產業、優治理”的系統實踐,書寫產業興、治理優、百姓富的時代新篇。
柴莊村:返鄉書記創下“甜蜜事業”
“目前柴莊西瓜種植規模已達200畝,年產值可達300萬元,有效帶動100多人年均增收2萬元!”在小呂鎮柴莊村“第四屆歡樂西瓜節”開幕式上,該村黨支部書記趙亞軍自豪地宣布。這位2005年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畢業的“80后”,2020年放棄城市優渥的生活回鄉時,曾被村民質疑“書生種不了地”。而今,他用五年時間讓這個曾“地下無資源、地上無產業”的落后村,蝶變為名副其實的“明星村”。
“帶領村民共同富裕”一直是趙亞軍返鄉創業的初衷。自2020年11月當選柴莊村黨支部書記后,他帶領村“兩委”干部南下北上,募集發展資金600余萬元,引回發展人才20余人,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禹州市沃盛種植專業合作社,盤活土地1700多畝,吸納全村70%的村民以資金或者土地的形式入股。近年來,該村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規模化種植西瓜、辣椒、紅薯等經濟作物,每年帶動村民收益100余萬元。
張家莊村:“雙輪驅動”守護綠水青山
踏入鳩山鎮張家莊村紅河谷風景區,但見層巒疊翠、峽谷幽深,溪流如練、蜿蜒其間,山水相映間自成一幅天然畫卷。
“扎根鄉土,方能振興鄉村。”作為土生土長的張家莊人,村黨支部書記張春生始終將改變家鄉面貌的初心鐫刻在行動中。他坦言:“雖坐擁青山綠水,但過去交通梗阻、產業單一,讓鄉親們的錢袋子始終鼓不起來。”面對發展瓶頸,村“兩委”以“集民智、謀長遠”為準則,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民主決策村級事務,并攜手省農科院專家團隊開展多輪地質勘測與氣候分析,最終最終確定了“特色種植 + 鄉村旅游” 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模式。
在黨支部引領下,槐花產業成為首個突破口。村“兩委”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構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鏈條。如今,3000畝槐花林不僅造就了“五月花?!钡纳鷳B奇觀,同時發展石磨面、蜂蜜、山野菜、冬桃等農副產品深加工,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0萬元。
今年,村集體又乘勢而上,依托紅河谷景區“山水林田湖”自然稟賦與完善的基礎設施,與許昌箕山文旅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把張家莊打造為休閑、養生、寫生、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重點景區。
河東張莊村:創新模式優化基層治理
翻開2024年經濟臺賬,115萬元的村集體收入格外醒目,花石鎮河東張莊村黨支部書記石紅松感慨:“集體賬上有了錢,辦事才有底氣!”
近年來,河東張莊村創新“集體+公司+農戶”發展模式,帶領村民先后入股原谷原麥連鎖店、成立河東張羊肉體驗館等,在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讓鄉親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實行“片區化、信息化、片長負責制”治理模式,將整個村莊劃分為9個片區,每個片區劃分若干網格,每個網格設有網格長、網格員,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采取“片區+積分+二維碼”辦法,設置村民“義務工”崗位,每月依據積分多少,對優秀者進行表彰;把孝善責任納入村規民約,依托“孝道日”和傳統節日定期舉辦孝道活動,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
一次次的探索和創新,讓河東張莊先后換來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等一個個“國”字號桂冠。
“黨的基層組織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庇碇菔形N?、組織部部長許進宏表示,“將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深化‘黨建+產業+治理’融合機制,進一步激活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讓群眾幸??捎|、可感、可及?!?來源:禹州市委宣傳部 作者:康曉燦 張文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