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是啥時候由誰傳入中國的?
文/肥豬滿圈
紅薯,啥時候到的中國,我估計啊,十之八九,完全不知道。
其實乾隆時期,曾經(jīng)提倡大力種紅薯,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高產(chǎn),可以養(yǎng)活更多人。
大明的時候,有一個福建商人,叫陳振龍,做的大買賣,此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啊。
老陳是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長樂縣現(xiàn)在沒了,改成福州市長樂區(qū)了。陳先生生于大約1543年,卒于大約1619,那么算起來,76,算是高壽了對吧?
這個老陳也是讀書人,人家秀才,但是鄉(xiāng)試不第,就是考舉人沒考中。老陳一看考不上,那我棄文從商吧,就到呂宋島做生意去了。呂宋島哪兒啊?就是今天的菲律賓啊。
那時候菲律賓早已種植紅薯了啊,老陳一看這玩意兒不錯,某度某科說的是他不顧西班牙政府不許朱薯出口的禁令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渡海帶回福州培植。
我覺得這個可能性近乎于零,我認為他還是帶回了紅薯,而不是薯藤,也就是紅薯秧子。
但是不管咋樣,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冒死帶回來的。因為當時的殖民者西班牙明令禁止把紅薯帶出島。發(fā)現(xiàn)者,一律斬首,就地處決。
簡短捷說,帶回來之后,就開始培植。陳振龍和孫子陳世元等,把紅薯帶到浙江江蘇河南山東等地。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巨高之產(chǎn)量,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中國人口巨大增長的一個階段,而這一切,都源于紅薯。
我們來看看大清時期的人口啊,清世祖順治18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人口是9000多萬,不到1個億啊。
清圣祖康熙52年,也就是公元1713年,人口大約是2.35億;清高宗6年,高宗就是乾隆皇帝,乾隆啥都可以學他爺爺,唯獨廟號,再說了廟號,他自己說了也不算啊,學不了他爺爺康熙。康熙是“祖”,他是“宗”,差的太多了。高宗6年,也就是1741年,人口1.43億,和圣祖康熙52年差了一個億,咋差的我也不知道。清宣宗道光14年,也就是1834年,那時候還沒挨揍呢,人口是4.01億人;清德宗光緒13年,也就是1887年,人口是3.77億。
很多的學者認為,中國近現(xiàn)代,人口猛增的原因就是因為老百姓學會種植紅薯了,說白了徹底解決糧食問題了。
老百姓感激陳振龍冒死把紅薯帶回國內(nèi)的豐功偉績,其實陳振龍的這一行為,從呂宋島帶回紅薯,比什么最偉大的皇帝等等都要偉大的多的多。老百姓感激陳振龍,因此在中國民間為他建起了很多祠堂,他也被稱為番薯之父。但是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陳振龍的祠堂,基本上就再難尋其蹤跡了,到現(xiàn)在徹徹底底沒了。
OK就到這,感謝大家!
肥豬滿圈老李
04072025於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