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恐怕到今天都沒想明白,他那手自以為王炸的關稅牌,怎么就稀里糊涂地砸在了自己手里。
三個月前,他大手一揮以為全世界都得跟著他的指揮棒轉,把中國逼到墻角,簽一份讓他能在推特上吹噓半年的協議。
特朗普以為自己的算盤打得天衣無縫,用美國這個誰都眼饞的大市場當誘餌,讓那些盟友們都得乖乖站隊,幫他一起圍堵中國。
可沒想到,這局勢走著走著味道就變了,這根本不是在G7峰會那種密室里吵吵架,這是真金白銀的生意場,沒有任何一方在玩虛的。
殊不知,特朗普還在白宮里發號施令,可全世界的資本和訂單早就長了腿,悄悄地換了條跑道。
眼瞅著他定的最后期限一天天逼近,他想要的目標還沒達成,反倒自己先被拿捏住了,被圍在原地動彈不得,從東京、首爾到新德里,甚至莫斯科傳回來的消息,不再是那種模棱兩可的外交辭令,而是讓白宮著急的合同和數據。
這時的特朗普才猛然驚醒,他太高估了自己手里的牌,也太低估了這個世界,畢竟這個世界早就不是幾十年前的樣子了。
就拿日本來說吧,日本當初可是美國最鐵桿的盟友,可是在特朗普的劇本里,日本應該是沖在最前面的馬前卒,幫他向中國施壓。
可結果美國為了汽車關稅的事,跟日本談了七輪,最后等來的是僵局,美國非要對日本車加征25%的關稅,日本的回應也很干脆,直接拒絕了,要知道,汽車產業對于日本來說那可是命根子。
眼看大國博弈的桌子上越來越激烈,桌子下面也沒有停下,特朗普天天喊著讓日本企業回美國建廠,可日本的資本跑得比誰都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撲向中國。
就今年頭四個月,日本對中國的投資猛增了七成多,創了歷史新高,這錢可不是瞎投的,人家日本精明著呢,全都精準地砸進了半導體設備、新能源材料這些高科技上面。
在浙江,松下、發那科這些日本工業界的扛把子,跟中國企業簽了23億美元的大單,要一起搞機器人,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政府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默許自己的企業在中國投資。
為了改變現狀,后來在G7峰會上,特朗普又當面敲打日本,沒想到,日本首相石破茂的直接公開說:“亞洲供應鏈的穩定,比任何一個單一市場都重要”,這話的分量,簡直就是一份日本經濟的獨立宣言。
如果說日本人的算盤還藏著掖著,那韓國人就干脆把賬本攤在了桌上了。
美國逼著韓國在半導體這事上“選邊站”,韓國企業壓根沒搭理這茬,直接用行動投了票,SK海力士扭頭就跟中國簽了80億美元的合同,要把南京工廠的閃存產能提高四成,而且還要把最先進的技術帶過去。
三星那邊更狠,在西安的工廠持續加碼,目標是讓西安工廠的晶圓產量,占到它全球總產量的一半。
要知道,把一家企業全球一半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一個國家,這已經不是什么商業投資了,這是一種更為深度的捆綁。
當然這其實也是韓國人沒得選的,到了今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日本,成了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半導體、汽車零件這些韓國的支柱產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超過了六成
汽車領域也一樣,韓國人身段靈活得很,一邊跟美國人磨嘴皮子,另一邊現代汽車早就跟北汽集團簽了十幾億美元的合資協議,手拉手地開發新能源車。
更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政府自己搞的那個“綠色新政”,大部分的新能源補貼,都給了那些在中國設廠的韓國企業,這政策明顯就是偏心的,實際上就是在告訴美國:你的關稅要是長期搞下去,我們這邊早就準備好后路了。
所以新上任的總統李在明那句“外交靠美國,經濟靠中國”,說得完完全全都是現實。
除了日本和韓國,還有一個更狠的角色,那就是跟中國交好的俄羅斯,在中美這場關稅大戰里,俄羅斯的選擇幾乎是顛覆性的。
對于俄羅斯來說,反正已經被西方制裁了這么多年,早就光腳不怕穿鞋的了,普京的選擇也已經不是簡單的經濟自救,他這是要直接挑戰現在的國際金融秩序。
去年一份長達30年、總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大單,震動了全世界,俄羅斯不僅用比歐洲市場還便宜的價格給中國供氣,最要命的是協議規定這筆天價買賣,全部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
這一招等于是在美元霸權的根基上,狠狠地撥動了一番,到今年上半年,中俄之間雙邊貿易用本幣結算的比例,已經超過了過去的記錄。
要知道,這種深度捆綁早就超出了能源的范疇,從數字經濟到北極開發,再到航天技術,中俄之間的合作簡直是遍地開花。
自從西方搞全面制裁以來,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額翻了三倍多,中國對俄羅斯的投資也突破了500億美元,而且都集中在礦產、農業這些命脈領域。
對俄羅斯來說,這不僅僅是找到了一個替代市場,而是把整個國家的經濟結構都給重塑了,硬生生搞出了一個跟西方平行的經濟圈子。
與前面三國相比之下,印度的選擇就有點矛盾了,莫迪政府總想著在兩個大國之間走鋼絲,兩邊的好處都想占。
莫迪政府一邊對中國的商品象征性地搞點臨時關稅,想以此向美國示好,換點貿易上的甜頭,另一邊又舍不得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和成熟的供應鏈。
這種“騎墻”的策略,最終結果只會是兩頭不討好,他對中國的鋼鐵搞小動作,馬上就招來了中國在農藥產品上的精準報復,而他在開放自己農業市場這個問題上又猶猶豫豫,也把美國的耐心給耗光了。
當特朗普政府發現印度根本成不了他想要的那個“亞洲版英國”時,就毫不猶豫地取消了給印度的貿易優惠待遇,這下可好,印度忙活了半天,最后成了這其中為數不多的輸家。
當日本、韓國、俄羅斯這些國家一個個都走到了正確的道路上,特朗普費盡心思想織起來的那張關稅大網,基本上就已經沒啥用了。
特朗普怎么也沒想到,那個對華包圍圈,還沒等合攏就已經土崩瓦解,兜兜轉轉一圈,壓力最終還是回到美國自己頭上。
眼看局面越來越窘迫,特朗普政府開始悄悄地往回找補,向中國釋放出和解的信號,特朗普政府先是取消了對中國出口部分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的禁令,接著又取消了對中國乙烷出口的限制。
這兩步也算是對全球供應鏈這個客觀現實的無奈低頭,因為美國的那些高科技企業,同樣也承受不起失去中國市場的代價。
說到底,這場演了三個多月的關稅大戲,最后成了一場關于美國自身影響力到底還剩多少的尷尬處境,特朗普本想向世界秀一下肌肉,結果一不小心,照出了自己實力的邊界。
如今7月9日的鐘聲很快就要敲響了,但誰輸誰贏,似乎已經沒那么重要了,要知道,這個世界早已不是一個聲音說了算的時代。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