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區衛生健康系統以精細化運營管理為引擎,推動社區醫院從運行機制到衛生健康服務供給的全面革新,構建人才強基、服務提質、生態賦能的發展新格局,構筑起基層公立醫院衛生健康服務新生態,打造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質量發展的金牛范式。
探索新路徑 激活社區醫院內生動力
近幾年來,成都市金牛區衛生健康事業堅持規劃引領、統籌布局醫療資源,全區投入10多億元資金,建成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和精衛醫院,全面改造區屬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醫療資源更趨均衡、構成更加完備的醫療服務體系。
基層社區醫院環境面貌的改善、基礎設施的升級更新,并不意味著診療水平和健康產品隨之滿足群眾需要;僵化的運行管理機制制約了社區醫院的發展,也難以擔負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歷史使命。金牛區委衛健工委書記、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彭崗說,社區醫院必須在改革中闖出新路徑,在發展中激活內生動力,實現服務效能的蛻變升級,開創衛生健康服務產品與群眾需求協調發展新局面。
2020年,國家衛健委出臺《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金牛區人民醫院等區屬三級以上醫療機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體系帶來的變化與經驗,為社區醫院提供了從醫療資源配置、健康服務供給,到運營機制重塑、管理效能提升的有益借鑒。
金牛區衛生健康局開啟摸清家底、群眾需求、載體能力、服務效率的大討論,同時選派社區醫院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沙河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楊勇說,上海、浙江等地基層醫療機構的實踐啟示我們,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釋放人力資源在衛生健康服務中的主動性和創新力,培育打造局部優勢服務產品。
2023年,金牛區衛生健康局出臺提升診療服務能力系列政策措施,2024年,啟動社區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機制變革,先后制定三年發展規劃,推出《加強區直屬公立醫療機構運營管理工作辦法》等改革舉措。全區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負責人統籌推進,新建健康事業發展科、設置健康專員負責協調和分析運行指標,職能科室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
金牛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賴雪梅介紹,社區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改革,是以全面預算管理和業務流程全過程管理為核心,激活醫療機構內生動力,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引導基層醫療機構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型,推動社區醫院把更多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精細化管理 注入社區醫院新動能
創新機制構建衛生健康新生態 “夏季到了,希望你們來公司組織健康講座。還有30多位員工要做頸腰椎理療,女職工也希望有減肥指導哦。”天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管家”團隊,應約為西南石油公司四川分公司提供健康指導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然而,三年前剛從代管狀態中剝離出來獨立運行的天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卻遭遇頗多尷尬:門急診患者不多、居民對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也不盡滿意。中心主任蘇必良說,他們通過調研整合優勢資源在金牛區首開夜間門診,把健康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的舉措,既方便了下班職工問診需求,也吸引在外就醫的居民回流社區醫院。天回中心從此踏上了社區醫院精細化管理創新發展之路。
2024年,門急診量從年不足3萬人次躍升至7萬多人次,住院床位由30張擴容至61張編制床位,管理的“三高”患者也由幾百人突破到2000多人。天回中心這份成績的背后,是他們探索運行機制創新的結晶:從夜間門診的嘗試,到整合醫療資源重組服務科室;從組建健康管家團隊,到重塑運行管理機制;從被動接診轉變到主動健康管理的新生蝶變。天回中心的改革實踐,正是金牛區推行精細化運營管理機制創新,構建衛生健康新生態的真實寫照。
特色科室塑造差異化發展新優勢 醫療機構發展的根基,在于診療技術和服務能力的持續成長。金牛區社區醫院堅持“一院一策”方略,立足居民健康需求,以特色科室創建為支點,打造差異化發展優勢品牌,在金牛區衛生健康服務供給中蔚成風氣。
著力打造特色醫技科室的沙河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核磁共振高端裝備,悄然改變著基層醫療服務的面貌:從精準診斷陳舊性腦梗病灶,到快速確診盆腔炎膿腫,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檢測服務。人民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資源疊加為路徑,創建四川省級基層特色科室老年醫學科,糅合老年綜合評估、共病處理和多學科團隊力量,與中心醫養融合、安寧療護、老年友善醫院深度銜接,老年患者的連續治療和全生命周期照護服務獲得保障。
一花綻放百花艷。諸如沙河源、人北中心特色科室所呈現的差異化發展成效,激發更多社區醫院爭創群眾需要的特色專科專病,截至目前,全區已申報近20個省市區級特色專科專病創建。金牛區形成和正在創建的特色科室,逐漸成為社區醫院的優勢產品,也悄然改變著居民擇醫的價值取向,成為構建社區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體系,提升健康服務供給水平的推動力量。
2024年,金牛區12家社區醫院平均門急診量達到12.7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45%;而患者支出的醫療平均成本同比降低3.8%,初步實現醫療機構由被動控費向主動優效的方向轉變。
人才稟賦鑄造新質服務力載體 醫療人才培育和科學配置,是推進社區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改革的關鍵。金牛區多措并舉筑牢衛生健康人才根基,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方陣,成為支撐“一院一策”改革方略的新質服務力載體。
2024年,金牛區實施“醫療衛生人才池”計劃,用五年時間引進250名高端醫學緊缺人才,持續改善醫學專業領軍人才隊伍結構,同時采取選派骨干上派學習、開展崗位練兵、舉辦業務培訓班等多種形式,發展衛生健康新質服務力,夯實社區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制度創新的承載能力。
一石激起千重浪。金牛區荷花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成都中醫藥大學等多家醫學院校畢業生資源,創建四川省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層實踐基地,因教學指導的剛需,倒逼帶教人員拓寬視野,掌握現代醫學新理論新技術,從而提升臨床診療能力。
社區醫院激活衛生人才為核心的新質服務力建設,出現了健康服務和醫院收支結構新變化:2024年,社區醫院平均門急診量較上年增長11.45%,總收入卻同比下降1.52%;醫療服務收入在總收入占比提升到65.25%,人力資源成本總支出較上年增長5.89%。
金牛區醫管中心負責人劉燕說,社區醫院“三升一降”的數據變化,特別是人力成本支出的小幅上揚,標志著績效分配改革的“金手指”,撬動了社區醫院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配置的價值彰顯,建立現代醫院管理體系為目標的精細化管理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提升滿意度 構筑衛生健康服務基石
“請你馬上到就近醫院急診科,趕緊做心電圖檢查。”晚上十點過,金牛區金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鄧華,接到廖姓居民的求助電話,當即判斷這位居民可能遭遇急性心梗。
成都市金牛區堅持以群眾健康為中心的精細化運營管理改革,催生社區醫院創新工作新模式。金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公衛服務和臨床診療割裂的弊端,融合公衛服務和臨床醫生、專科資源重組科室重塑家庭醫生團隊,構建“臨床診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三位一體的“全科+公衛”醫防融合模式,履行健康守門人職能。
提升群眾健康服務滿意度,一直是金牛區推進精細化管理變革的價值取向。沙河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劉廷蓮說,他們遵循臨床醫療路徑制度,落實社區醫院收費標準,有效控制醫療成本。黃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據患者流量和老年患者、兒童保健需要,優化診療科室空間布局和服務路徑指引,從環境氛圍、就醫流程、服務方式進行舒適化改造,為患者提供溫馨便利的服務環境。
一枝一葉總關情。金牛區委衛健工委書記、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彭崗說,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機制創新,從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突出提質增效;從注重物質要素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配置轉變,突出價值創造;從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預防醫學模式轉變,提升群眾健康服務滿意度,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堅實的衛生健康服務基石。
(圖片由劉清奎 王凱斯 王琳授權發布)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