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朱嘉樂 通訊員 粵衛信
“如果明天早上有事要辦,今晚我就焦慮得睡不著。”在社區的心理睡眠中心,居民潘阿姨傾訴著她的不安。許多老年人和她一樣,睡不著、睡不好是常態,安眠藥是長久以來的伴侶。
潘阿姨的經歷,折射出老年群體常被忽視的心理健康需求:許多老人以“睡不好”的理由走進診室,背后卻隱藏著未被言明的孤獨、失落與焦慮。6月23日至29日是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今年活動主題為“銀齡健康,從心啟航”。廣東各地通過多種方式向老年人普及老年期生理心理變化特點,壓力應對與情緒疏導方法,面對面為老年人開展心理服務,推動健康服務直達基層。
昌崗社區醫院的健康小屋在為老年人開展體檢 朱嘉樂 攝
從失眠到心結:被忽視的老年心理困境
長年以來,潘阿姨睡眠狀態較差,經常需要吃安眠藥。兩年前,她走進廣州市海珠區昌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昌崗街社區醫院”)全新的心理睡眠中心,成為了健康管理的一個轉折點。“在這里就醫開藥很方便,下樓走路十分鐘就到了,沒藥了醫生會特意打電話通知,還總關心我的狀態。”她說。
“老人們常常因睡眠問題主動來到中心尋求開藥,但深入交流后,我們發現深層次的原因往往是情緒焦慮,面臨獨居、喪偶、子女不在身邊、退休過渡期等問題。”昌崗街社區醫院老人心理關愛項目負責人、精神科主治醫師何錦坤提到,曾有不少喪偶老人,每每談及離世的老伴便潸然淚下——“情緒上始終沒能走出來”。退休期人群從忙碌工作到突然閑下來,也會出現適應障礙。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當生活發生各種變化,許多老年人存在心理疾病傾向或者需要干預,亟需深度的心理關懷。“但是,他們往往不愿主動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何錦坤表示,“但當情緒困擾持續時間過長,積極干預就變得刻不容緩。”
對于需要專業幫助的老人,醫生們會巧妙地從睡眠問題切入。“直接說心理治療可能會讓老人抗拒,我們就從改善睡眠入手。”何錦坤說,在治療中會遵循心理治療的專業原則——共情、傾聽、闡釋,通過50-60分鐘的個體或團體心理治療中,耐心引導老人正視并表達內心的困境,幫助老人打開心結,甚至無須再服用安眠藥。
記者在昌崗街社區醫院的心理睡眠中心看到,這里設有診室、沙盤游戲治療室、心理測評室、中醫理療區域等。據統計,中心自2023年9月啟用新址以來,服務量超過7000人次,其中老年人占比超過60%。
從篩查到干預:全鏈條關愛老年人心理
由于轄區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達816名,去年2月起,昌崗街社區醫院作為海珠區的老年人心理關愛點項目的實施機構,對轄區老年人進行心理健康狀況初篩。
“中心通過體檢、家庭病床上門、日常就診等方式對轄區老年人進行初篩評估,已為556名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開展問卷調查,其中50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臨界人群68人,高危人群達到74人。”昌崗街社區醫院副主任陳婉華介紹。
心理問題深刻影響著身體健康。根據評估結果分類干預管理,昌崗街社區醫院結合家庭醫生的定期隨訪動態,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發現心理健康問題加重的人群,及時轉介到中心心理科就診,通過藥物、非藥物及心理咨詢進行干預。
為了提高老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陳婉華表示,社區醫院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社區義診、講座或健康小組活動,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還有華南師范大學老年心理關愛服務隊為轄區老年人提供24小時心理熱線咨詢服務。
除此之外,中心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4家海珠區城市醫療集團牽頭單位建立了綠色轉診通道,并分別建立了專屬微信群,“將居民資料發送到群上提出訴求,結合系統轉診,很多情況下患者當天就能在綜合醫院就診。”陳婉華說。
呵護心理健康更需要從“心”啟航。昌崗街社區醫院的老年人心理關愛點項目,是廣東關愛老年心理健康的實踐樣本之一。廣東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老年人口數量龐大。目前,全省老年心理關愛點累計達到204個,覆蓋全省所有縣區。
近年來,全省圍繞健康老齡化目標,堅持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建設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示范省為引領,著力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持續開展老年癡呆防治、心理關愛、口腔健康、聽力維護、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等健康促進行動。關注身體養護,也關注心靈關懷,讓更多長者在家門口樂享“有尊嚴的幸福晚年”。
來源:羊城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